滥用商标或近似商标需承担法律责任的情形

  • 237
  • 2021-04-03 20:02:48
  • 鱼爪商标网
关键词:滥用商标或近似商标 商标 近似

滥用商标是指为了谋取不正当的利益,而不按有关商标法规的规定,任意使用商标的行为。近似商标,是指与注册商标不完全相同,但在形状、读音或者含义等方面与注册商标却相同或者相近,易使普通消费者对商品的来源产生错误认识的商标。这里浅析滥用商标或近似商标的需承担法律责任的一些情形:

滥用商标或近似商标

我国界定的滥用商标行为主要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条至二百一十五条所规定的三种行为: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五十二条的规定来看,除上述刑法规定的商标滥用行为之外,还有三种滥用行为:未经商标注册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他人的注册商标近似的商标;未经商标注册人许可,在类似的商品上使用与他人的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未经商标注册人许可,在类似的商品上使用与他人的注册商标近似的商标。

使用相同商标是一种伪造行为,而使用近似商标是一种仿造行为。而刑法只将伪造行为定罪,却忽略了仿造行为,无疑是不妥当的。因为伪造行为基本上也是一种仿造,二者仅仅是在程度上有区别而已。彻底的仿造,即成伪造。近似的仿造,虽未完全抄袭他人之商标,而只摹仿其主要部分,并略作增删,致使二者极为相近,使一般消费者不特加留意的话,实难辨别,无疑性质上与伪造无异,也应以刑法打击。事实上,上述《商标法》中的三种行为在实践中相当普遍,而且其社会危害性并不比在同种商品上非法使用与他人相同注册商标的行为小。因此,对假冒注册商标犯罪行为具体表现不宜限定过窄,否则有可能削弱刑法的保护力度,纵容犯罪。

《商标法实施细则》、《关于对外贸易中商标管理的规定》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分别有“足以造成误认”、“误导公众”、“容易导致混淆的”等规定。只要行为人在商品上使用的假冒注册商标或者销售这类注册商标的商品或者伪造、擅自制造、销售的注册商标标识客观上致与“真品”相混淆,即可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而不必去探究行为人的真实意图,显然更为可行。

如果您还有其他的疑问和需求,请点击【立即咨询】或者是添加微信号 【13608176338】和我们鱼爪商标网客服取得联系,为你排忧解难!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章推荐

  • 为什么要提高商标保护意识?

    为什么要提高商标保护意识?

    摘要:商标作为品牌的一部分,在品牌保护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如果不重视商标品牌的保护,将给企业带来惨重的损失。那么为什么要提高商标保护意识?1、树立企业的品牌形象,提升企业核心竞争

    2023-06-27查看详情>>

  • 普通人为什么也要具备商标保护意识呢?

    普通人为什么也要具备商标保护意识呢?

    摘要:在大家的潜意识中,都觉得只有企业才需要注册商标的,才会创立自己的品牌,其实不然,很多普通人也创立了自己的品牌,根据规定,只要有个体执照的个人也是可以注册商标的。虽然拥有一

    2023-06-21查看详情>>

  • 如何理解商标近似不近似

    如何理解商标近似不近似

    商标注册的时候如何判断注册名称是特有词还是通用词,先来看个商标注册的例子:一家从事酵素、益生菌研发、生产与销售的行业规模企业——中国养生天下国际研发(香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2022-11-22查看详情>>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