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肃文学改编电影是不是你盘子里的菜?

  • 305
  • 2021-02-02 11:56:25
  • 鱼爪商标网

如今IP的火热程度不得不承认,然而,大多数人所认识的IP其实被默认为“热IP”,就像《鬼吹灯》被分别改编成数部电影电视剧,并且每部电影都由不同的公司改编。可通常意义上我们说的IP其实就是版权的改编权,是有一个原始IP,进而改编或生产成版权所有的其它种形式的作品,如,把同名小说改编成电影、电视剧并开发同款游戏。这样的IP有很多,并且不拘泥于何种形式,甚至可以是动画片变成真人版。不过,这些IP的形成和演变一般都有一个前提,即是否热门。在改编影视作品的过程中,尤其是近两年,快消品文化占据主导地位,而严肃文学则处在了比较尴尬的地位。小知今天想问的是,如果你是影片制作方或是普通观众,你愿意看严肃文学改编的电影吗?

这一改编刘震云的《一九四二》票房惨谈(图片来源腾讯文化)

最近比较火爆的、票房较高的电影都不是严肃文学

最近比较火爆的电影估计非《美人鱼》莫属吧,星爷的作品向来与严肃无关,但谁说不严肃就不能经典?

除了《美人鱼》,(《疯狂动物城》就不说了,因为不是国产的),还有《叶问三》、《三打白骨精》,再早一点的《捉妖记》、《港囧》、《夏洛特烦恼》,还有即将上映的《火锅英雄》,似乎很久都找不到严肃文学的影子了。

不过似乎那部《红高粱》貌似来过,周迅的演绎颇受好评。可是那些严肃文学,真的无力力挽票房吗?

(图片来源拓荒者)

电影的主力青年都不喜欢严肃文学吗

而在当下被视为经典的那些现当代文学作品,如沈从文的《边城》、古华的《芙蓉镇》、路遥的《人生》都曾经在上世纪80年代被搬上银幕。如今,不仅以严肃文学为底本改编的电影越来越少,就连严肃文学本身的读者群落也在缩小。

一般来说,在一二线城市的观众,喜欢的电影有合适的场次是观影群体走进影院最重要的原因。在三线及以下城市的小镇青年有着自己的观影文化,陪伴观影是重要的观影动机。

国产青春片、喜剧片更是小镇青年的最爱,《何以笙箫默》《左耳》等爱情剧情类电影对小镇青年的吸引力比较明显,“喜羊羊”“熊出没”等系列国产动画电影也要远比进口动画受欢迎。

所有这些,其实都和严肃文学无关是吗?

然而,小知想说的是,如果能拍出《红高粱》那样的经典,观众们依旧买单,卖方市场不是为了迎合观众,更重要的引导观众。文学作品或影视作品不也应该承担载道作用吗?如果单纯是娱乐,那么就完全糟蹋了文化的定义,你同意小知的看法吗?

如果您还有其他的疑问和需求,请点击【立即咨询】或者是添加微信号 【13608176338】和我们鱼爪商标网客服取得联系,为你排忧解难!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章推荐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