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意抢注存在的商机可大可小

  • 342
  • 2021-02-02 13:18:05
  • 鱼爪商标网

据了解,李娜夺冠仅4天后,lina.cn的域名已叫卖至5万元,而在10天前,该域名被一名投资人以千元价格买下。自从李娜法网夺冠,引发了投资客的蠢蠢欲动。注册“lina.cn”域名,就是看中了中国网球选手李娜出色的成绩,“要不是李娜,lina.cn就是个普通的人名域名,根本没人关注,更何谈价值。”

不过,在大连投资客们看来,这种以“名人效应+热点事件”为噱头的域名注册与交易,已是过时产物,不仅风险大,而且可预期价值有限。“现在已经进入到相对成熟的商业化阶段,那些拍脑袋大把抢注域名的多为新手。”业内人士表示。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八成域名处于闲置状态,为此浪费的资金超过亿元。陆雷说,这与行业内新手占了90%以上不无关系。域名,在渐渐显现价值与商机的同时,也在是否恶意的争议与抛荒的无奈中左右摇摆。

曾经,不翻100倍就是赔钱

业内称这些新手是“米虫”。曾经,陆雷也是“米虫”中的一员。“卖一个域名不翻100倍就不赚钱,就是因为注册得太多了。”记者从业内人士了解到。

世界上第一个域名诞生于1983年的美国,并很快成了一种投资商机。1997年,美国已经有了专业的交易平台以及注册代理商。

记者了解到,那时候,域名投资几乎都是拍脑袋,一注册就是一大串,大都是名人或企业的名字。所谓交易也都是私下进行,国内也没有所谓的交易平台。那时,域名注册只能上美国的注册平台,一个域名的注册费要60美金,每年的续费也要一百多的人民币,而100个域名只能卖出三五个。所以,“米虫”们虽然做着发财梦,但其实大都是赔钱命。

“不看好抢注李娜域名,因为潜在买家少,而且升值潜力有限。”在业内人士看来,5万元基本已经到顶。“李娜本人和球迷很难接盘,一旦李娜名气下滑,域名价值也会缩水。”

价值渐显伴随争议增多

国人接触互联网,基本是在1994、1995年之后,而域名的价值则在10年后渐渐凸显。

“以前我们找企业卖域名,很多时候,人家都不知道域名为何物,好容易解释清楚了,人家觉得根本就没用。”这位业内认识表示,不过,后来渐渐的,就有企业意识到了域名的价值。“比如,苏宁电器的域名据说就是从一个台湾投资客手中购得,了几百万元。”从而也有了收获,有一家上海的集团企业,专程飞赴大连找他购买域名,让他赚了几万块钱。

但是,价值显现的同时,纠纷也渐渐增多。最常听到的词就是“恶意抢注”。为此也受到过质疑:你们用人家公司名字抢注,再高价卖给人家,不觉得不道德吗?而业内则回应:有需求就有市场,就是商机。

在美国,也曾有过恶意抢注的争议。不过,其解释是将域名卖给企业的竞争对手或者利用其域名做不道德或不正当网站。

如果您还有其他的疑问和需求,请点击【立即咨询】或者是添加微信号 【13608176338】和我们鱼爪商标网客服取得联系,为你排忧解难!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章推荐

  • 商标转让带来怎样的巨大商机

    商标转让带来怎样的巨大商机

    对很多初创公司来说,商标是绝对不能缺少的,尤其是很多电商平台,商标的重要性将会更加凸显,消费者在网购的时候对商标的认可度很高。那么这时候,创业者是应该去注册一个商标,还是选择商

    2022-12-06查看详情>>

  • 知名内衣品牌商标被恶意抢注域名

    知名内衣品牌商标被恶意抢注域名

    企业字号、注册商标“Victoria’sSecret”被注册为计算机域名,知名内衣品牌“维多利亚的秘密”认为注册人恶意抢注待价而沽,侵犯了自己的商标权并构成不正当竞争,将域名注

    2022-11-22查看详情>>

  • 恶意抢注商标 依法驳回没商量

    恶意抢注商标 依法驳回没商量

    目前,市场上出现了大量违反诚实信用原则、恶意攀附他人商标声誉、抢注知名度较高商标、侵犯他人在先权利、占有公共资源、反复抢注等商标恶意抢注的行为。对此,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相关负责

    2022-11-18查看详情>>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