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质押长期受限 首个国家级评估机构能否破局?

  • 210
  • 2021-02-07 20:06:28
  • 鱼爪商标网

2017年2月27日,首个国家级知识产权评估认证机构——国专知识产权评估认证中心正式投入运营。

这家由国家知识产权局发起成立的机构,旨在破解中国知识产权界长期存在的“统筹难、评估难、转化难、保护难、交易难、管理难、融资难”等多种困局,尤其为了解决其中“专利评估技术”的难题。

为了推动科技创新,包括国务院、科技部、国知局、财政部在内的多个部门近年来出台了数十份文件引导科技成果转化,其中就包括专利质押贷款、专利证券化等举措。但是,国内知识产权评估行业却始终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统一标准,缺少能够被银行、证券机构认可的权威评估机构,这严重限制了行业发展。

2016年7月12日,国专知识产权评估认证中心注册成立,并且陆续在北京、江苏、辽宁等地成立分中心,开始面向全国企业、政府提供评估分析报告。其致力于成为被广泛认可的机构,甚至“推出统一的评估标准”。

专利质押高估值、反常态

专利质押一直是一个尴尬的话题。

早在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已经将专利权明确作为权利质押的客体,为专利质押提供了法律依据。但直到2008年之前,专利质押在国内的案例仍寥寥可数。

2008年,国知局公布了第一批全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单位名单,开始行政主导专利质押贷款工作。其后,国知局又在多个文件中强调专利质押工作。直至2012年,国内专利质押贷款总额首次突破百亿元,达到141亿元,2014、2015、2016三年,专利质押贷款额分别达到489亿、560亿、436亿。虽然增长明显,但相比于中国数十万亿的信贷额度,仍然不值一提。

不过,虽然贷款总额较低,但出现在专利质押领域的专利却“改写”了中国专利“低质量”的格局,创造出“高估值”的传奇。

2016年,中国发生专利质押的有效专利共计约2.5万件。以436亿的质押贷款总额计算,平均每件专利的质押贷款额度高达174万元。惊人的是,2.5万件质押专利中,实用新型专利数量超过1.5万件,发明专利不足9000件。

“按照银行惯例,贷款额一般只有估值的20%-30%,也就是说,这些实用新型专利的估值要接近1000万元”,一位资深专利代理机构人士告诉记者:“在国内,大部分值得买的发明专利的价格也就是几万元,几十万就已经算是真正有价值的专利了,还很难找。动辄上千万的评估价,就知道这些评估机构多不靠谱了。”

此外,根据一份广东省2014年专利质押统计文件显示,2014年全广东省专利质押总额46.8亿元,质押专利184件,平均每件专利质押2500万元。2014年,在广东多个国家级专利技术交易中心交易的专利,总计592件,交易总额1391万元,平均每件专利售价2.34万元。专利市场价与评估价差距接近1000倍,令人咋舌。

这很大程度上也意味着,这些用来抵押的专利,如果企业不赎回,最终可能造成坏账,无人接盘。

权威评估剔除垃圾专利?


当然,事实上,“银行也并不是真的认可这些专利估值。所谓的专利质押贷款,只是做做样子而已,真正决定了贷款的,根本不是专利质押,而是担保条件。”一位银行内部人士向记者解释,“这种专利质押贷款,担保条件是专利技术和企业自身信用同时担保,有时候还有法人自身、其他企业连带责任担保。一般能够谈成专利质押这一步的企业,资质都不会差。”

该银行人士告诉记者,“通过信用担保的方式控制风险,以专利质押的名义放款,银行也乐见其成。毕竟,质押贷款的拨备率低于信用贷款,对银行资金的占用比较少。”当然,即便如此,“每家银行也只有个别支行可以做专利质押贷款,而且审核非常严格。”

“无论是质押、评估,其实都得以市场为基础,取决于质押物的流通便利性”,前述资深专利代理人士告诉记者:“在美国,正常的专利交易规模远远超过了专利质押,而其他专利证券化的情况也比较少见。”

2016年,美国质押专利165941件,2015年为79354件,2015年,美国专利申请量约59万。但相比之下,2016年,中国发明专利申请量134万件,连续6年居世界首位,但专利质押中的发明专利不足1万。无论数量还是占比,均远远低于美国。

而且,在美国,发生质押的专利大多也会伴随专利权转移,借款人抵押给银行的专利,大多被银行转卖给其他企业、机构,并不会产生坏账。但在国内,估值近千万的实用新型专利,自然无人接盘。

此外,在美国专利市场,每年专利交易的数量还要远超专利质押数量,且交易金额规模也超过质押金额。

2016年,中国已授权专利中有34721件发生转让。需要指出,其中绝大多数转让专利的转让人为松下电器、微软、诺基亚东芝三星等外企持有的中国专利,而且大多为松下、微软的集团内部转让。此外,排名前20的专利转让人中,仅有国家电网、中兴通讯、海尔等5家中国企业,转让数量在前20名转让人中的占比不足10%。如果去除集团内部转让的专利,真正市场交易的专利数量屈指可数。

“如果不提高专利市场的流通性,很难给专利资产化带来本质改变”,需要指出,不仅仅是专利质押形同虚设,专利证券化的评估也经常遭到“不认可”、“打折”的情况,上述专利代理人指出,“要改变这种局面,根本举措是要加强专利保护,打击垃圾专利。”

值得一提的是,国知局成立国家级评估机构的目的不只是统一评估行业的乱象,还旨在配合各部委、政府减少垃圾专利的数量。一方面,国专知识产权评估认证中心表示将在评估过程中剔除垃圾专利,同时,还在对接科技部的科技成果评价工作。此前,政府科技主管部门一直主导科技成果鉴定工作,大多只鉴定发明专利数量,并不对质量进行鉴定,学校、科研机构大多以低质量专利应付鉴定工作。而引入权威三方评估机构之后,有可能从源头减少低质量专利的产生。


如果您还有其他的疑问和需求,请点击【立即咨询】或者是添加微信号 【13608176338】和我们鱼爪商标网客服取得联系,为你排忧解难!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章推荐

  • 专利交易过程中经常遇到哪些问题?

    专利交易过程中经常遇到哪些问题?

    随着科技创新的快速发展,专利交易日益成为企业、科研机构和发明人之间重要的知识产权交易方式。然而,在专利交易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本文将探讨专利交易中的常见问题,以帮助读者

    2023-10-16查看详情>>

  • 揭开专利交易的秘密密码

    揭开专利交易的秘密密码

    在创新驱动发展的时代,专利交易日益成为企业竞争和盈利的重要手段。然而,许多人对于专利交易的内在逻辑和成功法则仍感到困惑。本文将深入探讨专利交易的运作机制,揭示那些尚未被公众广泛

    2023-10-16查看详情>>

  • 科技巨头争相涉足:专利交易市场掀起新一轮风潮

    科技巨头争相涉足:专利交易市场掀起新一轮风潮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专利交易市场日益繁荣,吸引了众多科技巨头的争相涉足。新一轮的专利交易风潮正在全球范围内掀起,其中涉及到众多战略布局、合作与竞争。本文将为您解析这一趋势的背后

    2023-10-16查看详情>>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