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废弃塑料再生预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 187
  • 2021-02-24 13:15:15
  • 鱼爪商标网


[0001]
实用新型涉及塑料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方便对废弃塑料瓶进行压扁预处理的废弃塑料再生预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废弃塑料加工中经常牵涉到对废弃塑料进行预处理,预处理涉及的方面和方式有多种,其中当对废弃的塑料瓶进行切割搅碎之前,需要对塑料瓶进行压扁从而使塑料瓶变成薄片等压片预处理,然后再将经过压片的塑料瓶投放到塑料切割搅拌设备中进行破碎。
[0003]
众所周知,日常生活中的废弃塑料瓶往往都是带着瓶盖的,整个瓶子内还是填充着空气,现有技术在对废弃的塑料瓶进行压片操作之前,一般操作人员需要将瓶盖拧掉,然后在压片过程中,瓶中的空气从瓶口排出,从而达到对塑料瓶压片的目的,另外一种方式就是直接对带着瓶盖的塑料瓶进行压片操作,这个过程中瓶盖在挤压作用下产生飞溅,对操作人员的人身产生一定程度的安全威胁,这种方式也不便于对废弃的塑料瓶进行压片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推出一种废弃塑料再生预处理装置,用于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传统压片方式需要拧掉瓶盖,从而造成对废弃的塑料瓶压片操作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
一种废弃塑料再生预处理装置,包括有可竖向往复移动的上压板、固定设于上压板上的至少一根穿刺针和一块下承板,所述下承板设于上压板下方且两者板面相对,所述穿刺针朝向下承板,该下承板上开有至少一个当上压板、下承板压紧时可使穿刺针穿过下承板的穿设孔。
[0007]
工作原理:将废弃的塑料瓶放置在所述下承板上,然后驱动所述上压板朝向所述下承板方向竖向移动,该过程中,所述穿刺针将刺破塑料瓶,处于塑料瓶内的空气将在挤压作用下从塑料瓶的刺破部位溢出,并最终从所述穿设孔中排出,随着所述上压板持续朝向下承板移动,最终所述穿刺针将穿设过所述穿设孔,并且上压板将持续朝向下承板移动直到将塑料瓶压成薄片,然后再次驱动上压板远离所述下承板,然后将加工成的塑料薄片取出,然后再对塑料薄片进行破碎加工。
[0008]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0009]
本实用新型借助所述上压板、下承板和所述穿刺针,上压板在下压塑料瓶时,穿刺针能够刺破塑料瓶,随着上压板持续下压,处于塑料瓶内的空气将通过塑料瓶上的刺破部位排出,从而免去了现有技术需要先拧掉瓶盖的操作,从而能够提高对塑料瓶进行压片操作的效率,并且该过程中避免了瓶盖由于受到空气挤压产生飞溅的不良现象,从而也保证了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附图说明
[0010]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1]
附图标记说明:上压板1、穿刺针2、下承板3、穿设孔4、第一气缸5、安装板6、螺栓7、护筒8、排气孔9、第二气缸10、第一支架11、第二支架12、支柱13、万向轮14。
具体实施方式
[0012]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0013]
如图1所示,一种废弃塑料再生预处理装置,包括有可竖向往复移动的上压板1、固定设于上压板1上的至少一根穿刺针2和一块下承板3,所述下承板3设于上压板1下方且两者板面相对,所述穿刺针2朝向下承板3,该下承板3上开有至少一个当上压板1、下承板3压紧时可使穿刺针2穿过下承板3的穿设孔4,该种方式的设置,操作人员可以免去传统工艺中需要将瓶盖拧掉的步骤,通过穿刺针2刺破塑料瓶,从而也能从根本上避免了瓶盖飞溅的安全隐患,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
[0014]
所述上压板1拆卸式连接一个可驱动上压板1竖向往复移动的第一气缸5,通过第一气缸5驱动上压板1往复移动,节省大量的人力,提高作业效率。所述第一气缸5的伸缩端固定一块安装板6,所述上压板1、安装板6之间通过螺栓7拆卸式连接,所述第一气缸5两侧分别设有两根所述螺栓7,两根所述螺栓7均与安装板6和上压板1螺纹连接,在更换所述穿刺针2时,只需要将两根所述螺栓7旋出,该种拆卸方式操作简单,制作成本低,方便实用。还包括一个顶部开口的护筒8,下承板3设于护筒8内,且上压板1可通过护筒8顶部的开口伸入到护筒8内并与下承板3压紧,设置所述护筒8,主要是为了将塑料瓶包围起来,废弃的塑料瓶形状各种各样,在未采取护筒8的情况下,穿刺针2在刚接触到塑料瓶时很可能将塑料瓶从下承板3上触碰掉,所述护筒8的设置能够排除塑料瓶从下承板3上滑落的情况,从而保证了操作的顺利进行。所述护筒8侧壁上开有多个排气孔9,该排气孔9能够及时将位于上压板1和下承板3之间的空气排出,从而减少了所述上压板1在下压过程中产生的空气阻力。
[0015]
所述下承板3水平穿设在护筒8内且该下承板3可沿穿设方向往复移动,且所述护筒8下部开口,将塑料瓶通过护筒8顶部的开口送至所述下承板3上,然后驱动上压板1朝向下承板3移动,直到上压板1将塑料瓶压成薄片,之后再驱动下承板3向护筒8外侧移动,此时加工形成的塑料薄片将通过护筒8底部的开口落下,该种方式取代了从护筒8顶部开口取出塑料薄片的方式,从而能够提高取出塑料薄片的效率,进而提高加工效率。
[0016]
所述下承板3连接一个可驱动该下承板3往复移动的第二气缸10,使第二气缸10能够配合第一气缸5进行协调作业,通过第二气缸10来代替人工驱动下承板3的移动,能够节约大量的人力,从而提高压片效率,所述第一气缸5通过一根第一支架11固定安装在所述护筒8上,所述第二气缸10通过一根第二支架12固定安装在所述护筒8上,所述护筒8外侧固定多根支柱13,每根支柱13底部均设有万向轮14。所述穿刺针2端部设有锥形的穿刺部,该种方式能够使穿刺针2更加锋利地刺入塑料瓶,从而及时地将塑料瓶中的空气排出。
[0017]
工作原理:将废弃的塑料瓶通过所述护筒8顶部的开口放置在所述下承板3上,然后启动所述第一气缸5,第一气缸5驱动所述上压板1朝向所述下承板3方向竖向移动,该过程中,所述穿刺针2将刺破塑料瓶,处于塑料瓶内的空气将在挤压作用下从塑料瓶的刺破部位溢出,并且位于上压板1、下承板3之间的空气将从所述排气孔9中排出,随着所述上压板1
持续朝向下承板3移动,最终所述穿刺针2将塑料瓶完全刺破,并且穿刺针2将最终穿设过所述穿设孔4,并且上压板1将持续朝向下承板3移动直到将塑料瓶压成薄片,然后再次启动所述第一气缸5驱动上压板1远离所述下承板3,之后启动第二气缸10,第二气缸10将带动下承板3沿穿设方向向护筒8外移动,直到形成的压片从所述护筒8底部的开口落下,将加工成的塑料薄片取出,然后再对塑料薄片进行破碎加工。
[0018]
可以通过所述万向轮14推动护筒8、第一气缸5、第二气缸10、上压板1和下承板3移动到既定的作业地点,当作业完成后同样可以驱动上述零部件移动到既定的放置地点,当经过多次穿刺加工的穿刺针2被磨削之后,可以通过所述螺栓7将上压板1从安装板6上卸下,然后再更换新的所述上压板1和穿刺针2,并再次采用所述螺栓7固定,方便长期使用。
[0019]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如果您还有其他的疑问和需求,请点击【立即咨询】或者是添加微信号 【13608176338】和我们鱼爪商标网客服取得联系,为你排忧解难!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章推荐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