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01]
本
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热装置,属于成型设备技术
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塑料的塑化是注射成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不仅关系到机器的生产率,同时,塑化的均匀程度又直接影响到制品的质量。因此,注射装置的塑化,主要讨论塑化均匀性和塑化能力。
[0003]
加热的均匀性是塑料塑化均匀性的重要条件。加热均匀性差,必然导致制品内应力大。这是由于温度不均,引起塑料收缩,定向和结晶程度上的差异所致。
[0004]
整个料筒3通过加热圈1进行加热,一根第一热电偶2可以对多个加热圈1进行对于温度的监控(如图1所示,一根热电偶2监控2个加热圈1),而螺杆4则会将加热成为熔融状态的原材料不断向前挤压。当原材料从料斗6处加入,随即进入料筒3,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冷却装置7,第二热电偶5负责监控这一过程中的温度,当探测到的数据达到一定温度的时候,冷却装置7运转,对这个阶段的加热进行冷却,以防止在此处材料熔融,导致原材料的堆积架桥现象,从而造成整个加热装置无法运转。
[0005]
这种情况下的料斗6附近的第二热电偶5无法有效的探测到实际的加热的温度,无法进行有效的判断,使得加热装置在料斗口可能会出现原材料的堆积架桥现象,从而塑料粒子不能进入料筒3,生产中断;架桥也增加了清理维护方面工作。同时,料筒3的加热部分,加热温度的分布并不理想,导致塑料受热不均,废品率高;加热圈1间隔a比较小(10到20毫米),料筒加热密度高,也导致散热不理想,容易导致温度过冲,并不利于温度的精确控制。
技术实现要素:
[0006]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有效的探测到料斗附近的实际加热温度,如何实现料筒温度的精确控制,如何使得料筒处受热均匀。
[0007]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
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加热装置,包括料筒,料筒的外壁上设有多组加热圈,每组加热圈由两个加热圈组成,每组加热圈的两个加热圈之间均设有一个第一热电偶,料筒外壁上还设有由料筒外侧通向料筒内腔的料斗,料斗的下部设有冷却装置,料筒外侧设有第二热电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热电偶设于正对料斗的下料口的正下方。
[0008]
优选地,所述的第二热电偶固定在冷却装置上。
[0009]
优选地,任意相邻两个所述的加热圈之间的间隔在30到50毫米之间。
[001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1]
1.塑料熔体分布更加均匀,产品成型达标率提高;
[0012]
2.料筒温度不会过冲,温控更加精准;
[0013]
3.节省零件个数,降低成本;
[0014]
4.使得在料斗口处不会出现原材料的堆积架桥现象,减少对架桥的清理维护,降
低维修及清理成本。
附图说明
[0015]
图1为现有的加热装置的
示意图;
[0016]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热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为使本实用新型更明显易懂,兹以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0018]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加热装置,如图2所示,其包括料筒3,料筒3的外壁上设有多组加热圈1,每组加热圈1由两个加热圈1组成,任意相邻两个所述的加热圈1之间的间隔a在30到50毫米之间,每组加热圈1的两个加热圈1之间均设有一个第一热电偶2,料筒3外壁上还设有由料筒3外侧通向料筒3内腔的料斗6,料斗6的下部设有冷却装置7,料筒3外侧设有第二热电偶5,第二热电偶5固定在冷却装置7上,第二热电偶5设于正对料斗6的下料口的正下方。
[0019]
本实用新型的实现原理如下:
[0020]
首先,靠近料斗6侧的第二热电偶5被放置在下料口的正下方,经过有限元分析的感温监控显示,此处可以有效的监控到料斗6下料口处的温度,能够更有效的对加料口温度进行更加精确的控制。
[0021]
其次,运用有限元分析的方法,对整个料筒3的加热进行优化。通过对于不同加热圈1间距下的温度分布对比,发现当2个加热圈1的间隔在较之前更大的间隔(在一定区间内)的时候,此间隔a在30到50毫米之间,料筒3的轴向温度分布足够均匀,由于散热面积较大,从而温控更加精准。
如果您还有其他的疑问和需求,请点击【立即咨询】或者是添加微信号 【13608176338】
和我们鱼爪商标网客服取得联系,为你排忧解难!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