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块脱模机构和模具的制作方法

  • 202
  • 2021-02-24 13:35:29
  • 鱼爪商标网


[0001]
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滑块脱模机构及应用该滑块脱模机构的模具。


背景技术:

[0002]
头戴式耳机中的头戴部件,其为半环状,该部件两端内侧壁凸设有倒扣,在传统的注塑成型过程中,其两端采用多个不同运动方向的滑块和第一斜顶完成倒扣抽芯;即模具利用外置油缸带动铲基、铲基拖动滑块抽芯,同时斜顶内缩以脱离倒扣骨架,实现倒扣脱模的效果。而该头戴部件的中部通过大直顶顶在其内侧,大直顶上还设有与其滑动连接的第二斜顶;在注塑机顶针的作用下,大直顶和第二斜顶均被顶出,同时第二斜顶带动产品还具有背离大直顶方向的运动;进而使得产品脱离大直顶后,通过机械手将第二斜顶上的产品取下。
[0003]
但是,在上述过程中,第二斜顶相对大直顶运动时摩擦生热后容易出现烧死现象,导致第二斜顶无法复位,在合模过程中容易出现撞模和产品粘连模具的情况。
[0004]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滑块脱模机构,旨在改善通过大直顶与斜顶顶出产品时出现的上述至少一个弊端问题。
[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滑块脱模机构,应用于u型、v型或者弧形产品,该滑块脱模机构包括驱动件、主滑块、侧滑块及外滑块;所述主滑块一端连接于所述驱动件,另一端朝向所述产品;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主滑块朝靠近或远离所述产品的方向运动;所述侧滑块滑动连接于所述主滑块朝向所述产品的一端,并抵持于所述产品的一部分内侧壁;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主滑块朝远离所述产品的方向运动时,所述主滑块可驱动所述侧滑块脱离所述产品的一部分内侧壁;所述外滑块一端抵持所述产品的另一部分内侧壁,另一端连接于所述主滑块;所述主滑块朝背离所述产品的方向运动时,可驱动所述外滑块朝脱离所述产品的另一部分内侧壁的方向运动。
[0007]
可选地,所述外滑块凸设有凸起部,所述主滑块设有限位壁,所述限位壁位于所述凸起部朝向所述产品的一侧,并可朝远离所述凸起部和靠近所述凸起部的方向相对所述外滑块滑动;所述侧滑块滑动设于所述外滑块。
[0008]
可选地,所述外滑块形成有空腔,所述空腔的腔壁开设有第一穿设孔和第二穿设孔,所述主滑块滑动穿设于所述第一穿设孔,所述侧滑块滑动穿设于所述第二穿设孔。
[0009]
可选地,所述侧滑块和所述主滑块的其中一者开设有滑槽,其中之另一者设有位于所述滑槽内的滑动部。
[0010]
可选地,所述侧滑块抵持所述产品的端部内侧壁,所述主滑块朝向所述产品的中
部;所述滑槽的长度方向与所述主滑块的运动方向呈夹角设置,且所述滑槽靠近所述产品的一端朝靠近所述产品的中部方向倾斜。
[0011]
可选地,所述滑块脱模机构还包括斜顶和弹性件,所述侧滑块背离所述主滑块的一端形成有锥形头,所述锥形头具有斜面,所述斜顶滑动设于所述斜面并抵持所述产品的端部内侧壁的倒扣;所述弹性件抵持于所述侧滑块与所述斜顶之间,所述侧滑块朝背离所述产品的方向运动时,所述弹性件驱动所述斜顶脱离所述倒扣。
[0012]
可选地,所述斜顶开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侧滑块开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
[0013]
所述弹性件为弹簧,所述弹性件抵持所述斜顶的一端朝所述斜顶脱离所述倒扣的方向倾斜;
[0014]
所述滑块脱模机构还包括沿所述斜顶脱离所述倒扣的运动方向延伸的导向杆,所述斜顶开设有导向孔,所述导向杆插入所述导向孔内;
[0015]
所述侧滑块开设有插孔,所述斜顶设有插设部,所述插设部插入所述插孔内。
[0016]
可选地,所述侧滑块开设有长条形孔,所述长条形孔的长度延伸方向与所述侧滑块脱离所述产品的端部内侧壁的运动方向一致,所述导向杆穿设所述长条形孔。
[0017]
可选地,所述滑块脱模机构还包括后模板,所述后模板开设有滑孔,所述外滑块连接有导向压板,所述导向压板穿设所述滑孔,所述外滑块滑动时驱动所述导向压板于所述滑孔内滑动。
[0018]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模具,包括上述的滑块脱模机构。
[0019]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侧滑块滑动连接于主滑块,主滑块朝背离产品的方向运动时,主滑块牵动侧滑块脱离产品的一部分内侧壁,进而实现产品的一部分脱模的效果。进一步地,外滑块一端抵持产品的另一部分内侧壁,另一端连接于主滑块,则主滑块朝背离产品的方向运动时,其带动外滑块也朝背离产品的方向运动,进而实现外滑块脱离产品的另一部分内侧壁的效果。结合侧滑块、外滑块及主滑块的上述设置,则只需在主滑块的驱动下即可实现侧滑块和外滑块均脱离产品的效果,进而实现产品的脱模效果,避免脱模过程中出现产品粘连脱模机构及模具擦伤的情况。
附图说明
[0020]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
图1为本实用新型滑块脱模机构一实施例的未对产品脱模前的一视角的立体结构图;
[0022]
图2为本实用新型滑块脱模机构一实施例的未对产品脱模前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图;
[0023]
图3为图1中去除后模板的俯视图;
[0024]
图4为图3中a-a的剖视图;
[0025]
图5为图3中b-b的局部剖视图;
[0026]
图6为图3中c-c的局部剖视图;
[0027]
图7为本实用新型滑块脱模机构一实施例的仅侧滑块脱离产品时的俯视图;
[0028]
图8为图7中d-d的剖视图;
[0029]
图9为图7中e-e的局部剖视图;
[0030]
图10为图7中f-f的局部剖视图;
[0031]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滑块脱模机构一实施例的侧滑块和斜顶均脱离产品时的俯视图;
[0032]
图12为图11中h-h的剖视图;
[0033]
图13为图11中i-i的局部剖视图;
[0034]
图14为本实用新型滑块脱模机构一实施例的侧滑块、斜顶及外滑块均脱离产品时的俯视图;
[0035]
图15为图14中g-g的剖视图;
[0036]
图16为本实用新型滑块脱模机构中侧滑块的结构示意图
[0037]
图17为本实用新型滑块脱模机构中斜顶的结构示意图。
[0038]
附图标号说明:
[0039]
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驱动件200主滑块210滑动部220限位壁300侧滑块310滑槽320锥形头321斜面330第二安装孔340插孔350长条形孔400外滑块410空腔420凸起部500斜顶510第一安装孔520插设部530导向孔600导向杆700弹性件800导向压板900后模板910滑孔
ꢀꢀ
[0040]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41]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42]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 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43]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
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44]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滑块脱模机构,应用于u型、v型或者弧形产品,产品的中部内侧壁未设有倒扣。
[0045]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请结合参照图1至图9、及图14至图16,该滑块脱模机构包括驱动件100、主滑块200、侧滑块300及外滑块400;主滑块 200一端连接于驱动件100,另一端朝向产品;侧滑块300滑动连接于主滑块 200朝向产品的一端,并抵持于产品的一部分内侧壁;外滑块400一端抵持产品的另一部分内侧壁,另一端连接于主滑块200;主滑块200朝背离产品的方向运动时,可驱动外滑块400朝脱离产品的中部内侧壁的方向运动。
[0046]
驱动件100可以为油缸、气缸等,例如当驱动件100为油缸时,油缸具有拉杆,拉杆连接于主滑块200远离产品的一端,在拉杆的作用下,主滑块 200可朝靠近产品或远离产品的方向运动,此时拉杆的长度方向可沿主滑块 200的运动方向延伸。当然,驱动件100还可以为电机,电机通过连杆组件连接主滑块200,只要保证主滑块200能够在朝靠近产品或远离产品的方向运动即可。
[0047]
进一步地,通过侧滑块300滑动连接于主滑块200,侧滑块300抵持产品的一部分内侧壁,且主滑块200朝背离产品的方向运动时,其带动侧滑块300 也朝背离产品的方向运动,进而实现侧滑块300脱离产品的一部分内侧壁的效果。具体地,主滑块200正对产品的位置可与侧滑块300抵持产品的位置相同,也可与侧滑块300抵持产品的位置不同。可以理解的是,当主滑块200 正对产品的位置可与侧滑块300抵持产品的位置相同时,主滑块200的运动方向可与侧滑块300的运动方向相同;当主滑块200正对产品的位置与侧滑块300抵持产品的位置不同时,主滑块200的运动方向可与侧滑块300的运动方向不同。例如,当主滑块200与侧滑块300的运动方向相同时,可将主滑块200与侧滑块300的相对运动方向与主滑块200的运动方向或侧滑块300 的运动方向设置成一致的;当主滑块200与侧滑块300的运动方向呈一定夹角时,可将主滑块200通过斜面机构与侧滑块300滑动连接,该斜面的倾斜角度与主滑块200的运动方向和侧滑块300的运动方向均呈一定夹角设置,从而当主滑块200沿某一方向运动时,侧滑块300通过斜面机构沿另一方向运动。
[0048]
进一步地,滑块脱模机构还包括外滑块400,外滑块400一端抵持产品的另一部分内侧壁,另一端连接于主滑块200,则主滑块200朝背离产品的方向运动时,其带动外滑块400也朝背离产品的方向运动,进而实现外滑块400 脱离产品中部内侧壁的效果。可以理解的是,外滑块400也可与上述的侧滑块300类似,即主滑块200正对产品的位置可与外滑块400抵持产品的位置相同,也可与外滑块400抵持产品的位置不同。可以理解的是,当主滑块200 正对产品的位置可与外滑块400抵持产品的位置相同时,主滑块200的运动方向可与外滑块400的运动方向相同;当主滑块200正对产品的位置与外滑块400抵持产品的位置不同时,主滑块200的运动方向可与外滑块400的运动方向不同。结合上述侧滑块300在主滑块200的驱动下能够脱离产品端部的效果,则该滑块脱模机构可同时在主滑块200的驱动下实现半环状产品或u 型产品脱模的效果。
[0049]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侧滑块300脱离产品的运动与外滑块400脱离产品的运动可同时进行,但需要说明的是,在此情况下侧滑块300与外滑块400 同时运动时不相互干涉即可。基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适应性地设置外滑块 400的形状。当然,侧滑块300脱离产品的运动可先于外滑块400脱离产品的运动,即当侧滑块300完成朝背离产品的一部分内侧壁方向的运动后,继续驱动主滑块200朝背离产品的方向运动时,此时主滑块200才进一步驱动外滑块400朝脱离产品的另一部分内侧壁的方向运动。例如,在该实施例中,主滑块200与外滑块400可滑动连接,外滑块400设有第一限位部,主滑块 200设有第二限位部,当主滑块200驱动侧滑块300完成脱离产品的一部分内侧壁的运动后,主滑块200的第二限位部可抵持外滑块400的第一限位部,进而完成主滑块200带动外滑块400一起朝背离产品的另一部分内侧壁的方向的运动。或者,在另一实施例中,外滑块400脱离产品的运动可先于侧滑块300脱离产品的运动,即当主滑块200驱动外滑块400完成朝背离产品的另一部分内侧壁的方向的运动后,继续驱动主滑块200朝背离产品的方向运动时,此时主滑块200才进一步驱动侧滑块300朝脱离产品的一部分内侧壁内侧壁的方向运动。
[0050]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侧滑块300滑动连接于主滑块200,主滑块200 朝背离产品的方向运动时,主滑块200牵动侧滑块300脱离产品的一部分内侧壁,进而实现产品的一部分脱模的效果。进一步地,外滑块400一端抵持产品的另一部分内侧壁,另一端连接于主滑块200,则主滑块200朝背离产品的方向运动时,其带动外滑块400也朝背离产品的方向运动,进而实现外滑块400脱离产品的另一部分内侧壁的效果。结合侧滑块300、外滑块400及主滑块200的上述设置,则只需在主滑块200的驱动下即可实现侧滑块300和外滑块400均脱离产品的效果,进而实现产品的脱模效果,避免因脱模机构中斜顶受到较大的摩擦,产品在脱模过程中出现产品粘连脱模机构及模具擦伤的情况。
[0051]
进一步地,请结合参照图3、图6及图16,外滑块400凸设有凸起部420,主滑块200设有限位壁220,限位壁220位于凸起部420朝向产品的一侧,并可朝远离凸起部420和靠近凸起部420的方向相对外滑块400滑动;侧滑块 300滑动设于外滑块400。
[0052]
当主滑块200的限位壁220与凸起部420朝向产品的一侧设有间距,且主滑块200在驱动件100的驱动作用下朝背离产品的方向运动时,主滑块200 仍然驱动侧滑块300朝背离产品的端部内侧壁的方向运动,而不驱动外滑块 400运动,此时可避免侧滑块300与外滑块400同时运动时出现干涉现象。另外,侧滑块300滑动设于外滑块400,则进一步避免了侧滑块300运动时与外滑块400出现干涉的情况发生。当主滑块200的限位壁220与凸起部420抵接时,若驱动件100继续驱动主滑块200运动时,主滑块200驱动外滑块400 和与外滑块400连接的侧滑块300一起运动,进而实现主滑块200驱动外滑块400和侧滑块300均能脱离产品的效果。
[0053]
进一步地,请结合参照图7和图10,外滑块400形成有空腔410,空腔 410的腔壁开设有第一穿设孔(未图示)和第二穿设孔(未图示),主滑块200 滑动穿设于第一穿设孔,侧滑块300滑动穿设于第二穿设孔。如此设置,则使得外滑块400、侧滑块300及主滑块200的安装空间较小,整个滑块脱模机构较为紧凑。
[0054]
请结合参照图6和图16,侧滑块300和主滑块200的其中一者开设有滑槽310,其中之另一者设有位于滑槽310内的滑动部210。
[0055]
如此设置,则使得主滑块200与侧滑块300之间相对滑动时,具有较好的导向效果。
具体地,滑动部210设于滑槽310内时,滑动部210可卡入滑槽310内,或者仅仅放置于滑槽310内。具体地,当主滑块200开设有上述滑槽310,且侧滑块300设有卡入滑槽310内的滑动部210时,进而当主滑块 200朝背离产品的方向运动时,侧滑块300的滑动部210即可相对滑槽310的侧壁滑动,且滑槽310的侧壁带动侧滑块300朝背离产品的一部分内侧壁的方向运动,以实现侧滑块300脱离产品的效果。当侧滑块300开设有上述滑槽310,且主滑块200设有卡入滑槽310内的滑动部210时,进而当主滑块 200朝背离产品的方向运动时,主滑块200的滑动部210即可相对滑槽310的侧壁滑动,且滑动部210带动滑槽310的侧壁(即带动侧滑块300)朝背离产品的端部内侧壁的方向运动,从而同样可以实现侧滑块300脱离产品的效果。
[0056]
请结合参照图6和图16,本实施例中,针对u型、v型或者弧形产品时,侧滑块300抵持产品的端部内侧壁,主滑块200朝向产品的中部,滑槽310 的长度方向与主滑块200的运动方向呈夹角设置,且滑槽310靠近产品的一端朝靠近产品的中部方向倾斜。
[0057]
需要说明的是,该滑槽310的长度方向与主滑块200的运动方向呈夹角设置时,此处的夹角不包括0
°
和180
°
,滑槽310靠近产品的一端朝靠近产品的中部方向倾斜;则当主滑块200朝背离产品的方向运动过程中,滑动部 210可抵靠滑槽310的一侧壁并相对该侧壁滑动,从而当主滑块200朝背离产品的方向运动时,通过滑动部210带动滑槽310的侧壁(主滑块200设有滑动部210,侧滑块300设有滑槽310时)或者滑槽310的侧壁带动滑动部210 (主滑块200设有滑槽310,侧滑块300设有滑动部210时)具有朝背离产品的端部内侧壁的方向的运动,进而使得侧滑块300脱离产品的端部内侧壁,完成了产品的端部的脱模效果。
[0058]
请结合参照图3至图17,当产品的端部内侧壁形成有倒扣时;本实施例中,滑块脱模机构还包括斜顶500和弹性件700,侧滑块300背离主滑块200 的一端形成有锥形头320,锥形头320具有斜面321,斜顶500滑动设于斜面 321并抵持产品的端部内侧壁的倒扣;弹性件700抵持于侧滑块300与斜顶 500之间,侧滑块300朝背离产品的方向运动时,弹性件700驱动斜顶500脱离倒扣。
[0059]
通过上述设置,则当侧滑块300朝背离产品的端部内侧壁方向运动时,从而为斜顶500脱离倒扣的方向的运动预留了空间,同时由于弹性件700抵持于侧滑块300与斜顶500之间,则弹性件700为斜顶500朝脱离倒扣的方向的运动提供了动力。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实现弹性件700能够抵持斜顶500 脱出倒扣的效果,本实施例中的弹性件700在侧滑块300未运动之前呈压缩状态,当侧滑块300运动时,弹性件700被释放,进而通过其释放力抵持斜顶500,以对斜顶500的运动提供较佳的动力。
[0060]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该弹性件700对斜顶500的抵持方向可具有朝脱离倒扣的分方向,具体地,弹性件700可以为弹簧,弹性件700抵持斜顶500的一端朝斜顶500脱离倒扣的方向倾斜,从而可以实现弹性件700抵持斜顶500脱离倒扣的效果。
[0061]
进一步地,请结合参照图6、图10、图16及图17,斜顶500开设有第一安装孔510,侧滑块300开设有第二安装孔330,弹性件700的两端分别安装于第一安装孔510和第二安装孔330。
[0062]
通过将弹性件700的两端分别安装于第一安装孔510和第二安装孔330,则可保证弹性件700具有较好的安装效果,且保证弹性件700与侧滑块300 和斜顶500均具有较佳的连接效果。
[0063]
进一步地,请结合参照图5、图9、图13及图17,滑块脱模机构还包括沿斜顶500脱离
倒扣的运动方向延伸的导向杆600,斜顶500开设有导向孔 530,导向杆600插入导向孔530内。
[0064]
如此设置,则可保证斜顶500能够在弹性件700的弹性作用下顺利脱离倒扣,避免斜顶500的运动方向不稳定而出现撞击产品的问题。
[0065]
进一步地,请结合参照图5、图9、图13及图17,侧滑块300开设有长条形孔350,长条形孔350的长度延伸方向与侧滑块300脱离产品的端部内侧壁的运动方向一致,导向杆600穿设长条形孔350。
[0066]
如此设置,则一方面可以使得侧滑块300相对导向杆600和斜顶500在朝背离产品的端部内侧壁的方向运动,另一方面还可使得侧滑块300相对斜顶500滑动一段距离,且此时斜顶500在弹性件700的驱动下脱离倒扣后,侧滑块300可通过导向杆600进一步驱动斜顶500一起朝背离产品的端部内侧壁方向运动,以实现完全脱离产品的效果。
[0067]
进一步地,请结合参照图16和图17,侧滑块300开设有插孔340,斜顶 500设有插设部520,插设部520插入插孔340内。如此设置,则便于实现侧滑块300与斜顶500进行快速连接装配。
[0068]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滑块脱模机构还包括后模板900,后模板900开设有滑孔910,外滑块400连接有导向压板800,导向压板800穿设滑孔910,外滑块400滑动时驱动导向压板800于滑孔910内滑动。
[0069]
如此设置,则一方面使得外滑块400的滑动长度有限,避免在主滑块200 的驱动下运动距离过度;另一方面还使得外滑块400的运动具有较好的导向效果。
[0070]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模具,该模具包括滑块脱模机构,该滑块脱模机构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模具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0071]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如果您还有其他的疑问和需求,请点击【立即咨询】或者是添加微信号 【13608176338】和我们鱼爪商标网客服取得联系,为你排忧解难!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章推荐

  • 户外运动服装商标转让流程

    户外运动服装商标转让流程

    户外运动服装商标的转让流程需遵循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原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的相关规定,并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的具体条款来执行。以下是一个详细的转让流程:一、前期准备

    2024-07-18查看详情>>

  • 运动鞋商标转让流程及所需文件有哪些?

    运动鞋商标转让流程及所需文件有哪些?

    运动鞋商标转让流程及所需文件有哪些?运动鞋每个人都有几双,我就非常喜欢运动鞋,运动鞋不仅穿着舒适,也好搭配衣服,那么运动鞋商标转让流程及所需文件有哪些?下面一起来详细了解一下吧

    2023-03-01查看详情>>

  • 运动饮料商标转让费用包括哪些部分?

    运动饮料商标转让费用包括哪些部分?

    运动饮料商标转让费用包括哪些部分?运动饮料既能减轻运动疲劳又能提高运动耐力,但这并不是任何人、任何时候都能喝。那么运动饮料商标转让费用包括哪些部分?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吧!运动饮

    2022-12-15查看详情>>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