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01]
本
实用新型涉及顶针模具技术
领域,具体为一种可顶出小产品的顶针模具。
背景技术:
[0002]
顶针是塑胶模具配件,用于塑胶模具中,顶针亦可叫推杆、镶针、中针、托针等,有时候车床用的顶尖也被叫做顶针,在塑胶模具上会用到顶针对小产品进行分离出来,在使用者对顶针进行铸造时,会需要用到顶针模具,然而传统的顶针模具不可对小产品进行顶出,易造成小产品粘着在铸造模具的表面,需要使用者对小产品进行手动清理,增强使用者的劳动强度,降低使用者的工作
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顶出小产品的顶针模具,具备可对小产品进行顶出的优点,解决了传统顶针模具不可对小产品进行顶出的问题。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
技术方案:一种可顶出小产品的顶针模具,包括底板,所述底板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方铁,所述方铁内侧的底部从上至下依次横向固定连接有顶针a板和顶针b 板,所述方铁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b板,所述b板顶部的右侧设置有小产品,所述方铁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后模仁,所述b板和后模仁相对应的一侧设置有顶针。
[0005]
优选的,所述顶针b板的顶部从前至后侧依次固定连接有多个铁芯,所述铁芯呈阵列组合进行排列。
[0006]
优选的,所述铁芯顶部的四角均设置有塑胶,所述顶针位于铁芯外弧的两边且避开塑胶的位置。
[0007]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0008]
1、本实用新型通过底板、方铁、顶针a板、顶针b板、b板、后模
仁和顶针的配合,可对小产品从铸造模具上顶出,解决了传统顶针模具不可对小产品进行顶出的问题,防止小产品附着在铸造模具上,避免使用者手动对小产品进行清理,降低使用者的劳动强度,值得推广使用。
[0009]
2、本实用新型通过铁芯呈阵列组合进行排列,可以顶针提供支撑点,防止顶针受力不足或者发生偏移,增强顶针对小产品的顶出效果,通过顶针位于铁芯外弧的两边且避开塑胶的位置,可对铁芯进行粘贴,同时也防止顶针顶在塑胶表面,防止顶针对塑胶造成损坏。
附图说明
[0010]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
示意图;
[0011]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左视剖视图;
[0012]
图3为本实用新型顶针b板结构俯视图;
[0013]
图4为本实用新型铁芯结构俯视图;
[0014]
图5为本实用新型顶针结构主视图;
[0015]
图6为本实用新型顶针结构俯视图。
[0016]
图中:1底板、2方铁、3顶针a板、4顶针b板、5b板、6小产品、7后模仁、8顶针、9铁芯、10塑胶。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8]
请参阅图1-6,一种可顶出小产品的顶针模具,包括底板1,底板1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方铁2,方铁2内侧的底部从上至下依次横向固定连接有顶针a板3和顶针b板4,顶针b板4的顶部从前至后侧依次固定连接有多个铁芯9,铁芯9顶部的四角均设置有塑胶 10,铁芯9呈阵列组合进行排列,通过铁芯9呈阵列组合进行排列,可以顶针8提供支撑点,防止顶针8受力不足或者发生偏移,增强顶针8对小产品6的顶出效果,方铁2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b板5, b板5顶部的右侧设置有小产品6,方铁2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后模仁7,b板5和后模仁7相对应的一侧设置有顶针8,顶针8位于铁芯9外弧的两边且避开塑胶10的位置,通过顶针8位于铁芯9外弧的两边且避开塑胶10的位置,可对铁芯9进行粘贴,同时也防止顶针8顶在塑胶10表面,防止顶针8对塑胶10造成损坏,通过底板 1、方铁2、顶针a板3、顶针b板4、b板5、后模仁7和顶针8的配合,可对小产品6从铸造模具上顶出,解决了传统顶针模具不可对小产品进行顶出的问题,防止小产品6附着在铸造模具上,避免使用者手动对小产品进行清理,降低使用者的劳动强度。
[0019]
使用时,通过底板1、方铁2、顶针a板3、顶针b板4、b板5、后模仁7和顶针8的配合,可对小产品6从铸造模具上顶出,通过铁芯9呈阵列组合进行排列,可以顶针8提供支撑点,防止顶针8受力不足或者发生偏移,增强顶针8对小产品6的顶出效果,通过顶针8 位于铁芯9外弧的两边且避开塑胶10的位置,可对铁芯9进行粘贴,同时也防止顶针8顶在塑胶10表面,防止顶针8对塑胶10造成损坏。
[0020]
综上所述:该可顶出小产品的顶针模具,通过底板1、方铁2、顶针a板3、顶针b板4、b板5、后模仁7和顶针8的配合,可对小产品6从铸造模具上顶出,解决了传统顶针模具不可对小产品进行顶出的问题,防止小产品6附着在铸造模具上,避免使用者手动对小产品进行清理,降低使用者的劳动强度。
[0021]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如果您还有其他的疑问和需求,请点击【立即咨询】或者是添加微信号 【13608176338】
和我们鱼爪商标网客服取得联系,为你排忧解难!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