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01]
本申请涉及流延膜加工装置
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流延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在锂
电池隔膜加工领域,大多流延装置采用负压风腔装置改善隔膜的成膜质量。负压风腔装置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抽风机将模头贴附区的空气抽离形成微负压区,熔融状态的熔体在模头的作用下形成片状的溶体,通过这个微负压区的时候,在负压的吸引下均匀、紧密的贴附在冷却辊上,最终冷却形成厚度均匀、理化性能理想的
塑料隔膜。
[0003]
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会遇到需要生产不同厚度的薄膜,当生产厚度需求更厚时,需要设备使用更大的负压才能获得更好的贴附效果,但是当使用更强的负压的时候会遇到负压不稳定造成薄膜抖动形成波浪,严重影响产品质量。
[0004]
同时,根据不同的生产需求,需要使用不同形状的模头。最长使用的三层共挤模头与单层模头相比,体质更大,安装负压风腔形成的负压腔体更小。另外三层模头因体积需要,模头下后方安装负压风腔的模体与水平面的角度更小,原负压风腔安装后当负压升高到一定程度后也会遇到负压不稳定造成薄膜抖动形成波浪的情况,严重影响设备性能。
[0005]
因此,现有设计技术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种矛盾,即需求更大负压以达到更好的产品质量,和负压达到某一较大负压值(仍未达到最理想的更大负压强度)后已开始出现负压不稳定薄膜抖动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0006]
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流延装置,以提高成膜质量。
[0007]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流延装置,包括:
[0008]
可沿预设移动方向连续移动的移动
载体;
[0009]
用于将熔体挤出至所述移动载体上形成片状熔体的挤出装置,所述挤出装置位于移动载体的上方,其具有朝向移动载体、且用于出料的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与移动载体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熔体在出料口与移动载体之间形成流道;
[0010]
形成在所述移动载体与挤出装置之间的负压腔,其用于从所述间隙抽吸所述预设移动方向上的流道的上游区域的空气、以使所述上游区域形成负压;所述负压腔具有连通至负压发生装置的负压口,所述负压口的轴向方向与出料口的出料方向之间的夹角在
±
15
°
范围内。
[0011]
进一步地,所述的流延装置,其中,还包括:连通在所述负压腔与负压发生装置之间的缓冲腔,所述缓冲腔用于缓冲所述负压腔中的负压压强波动。
[0012]
进一步地,所述的流延装置,其中,所述负压腔包括罩体,所述罩体设置在所述移动载体与挤出装置之间,以与挤出装置和移动载体围合成所述负压腔,所述负压口开设在所述罩体上。
[0013]
进一步地,所述的流延装置,其中,所述负压口处连接有负压管,所述负压管的一
端连接所述负压口,另一端连接所述缓冲腔;所述负压管的轴向方向重合于所述负压口的轴向方向。
[0014]
进一步地,所述的流延装置,其中,所述负压口设置有多个,各所述负压口处都连接有所述负压管;所述流延装置还包括:多个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一端连接所述负压管的另一端,另一端连接所述缓冲腔。
[0015]
进一步地,所述的流延装置,其中,所述连接管为耐高温软连接管。
[0016]
进一步地,所述的流延装置,其中,所述罩体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连接板以及两个端板;所述第一侧板连接在挤出装置上,所述第二侧板的一端与所述移动载体接触,所述连接板连接在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所述两个端板分别位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两端,所述负压口开设在所述连接板上;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连接板、两个端板、挤出装置、以及移动载体围合成所述负压腔。
[0017]
进一步地,所述的流延装置,其中,所述移动载体包括承载辊,所述承载辊可绕其自身轴线沿预设转动方向连续转动,所述预设移动方向为所述预设转动方向。
[0018]
进一步地,所述的流延装置,其中,所述承载辊为冷却辊。
[0019]
进一步地,所述的流延装置,其中,所述出料口为狭缝型出料口。
[0020]
本
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21]
本申请提供的流延装置,包括:可沿预设移动方向连续移动的移动载体;用于将熔体挤出至所述移动载体上形成片状熔体的挤出装置,所述挤出装置位于移动载体的上方,其具有朝向移动载体、且用于出料的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与移动载体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熔体在出料口与移动载体之间形成流道;形成在所述移动载体与挤出装置之间的负压腔,其用于从所述间隙抽吸所述预设移动方向上的流道的上游区域的空气、以使所述上游区域形成负压;所述负压腔具有连通至负压发生装置的负压口,所述负压口的轴向方向与出料口的出料方向之间的夹角在
±
15
°
范围内。通过设定负压口的轴向方向与出料口的出料方向之间的夹角在
±
15
°
范围内,而改变气体的流动方向,避免负压口直接吸扯上游区域,避免片状熔体出现抖动,而提高片状熔体的成膜质量。
附图说明
[0022]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流延装置的结构
示意图;
[0023]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4]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缓冲腔、负压腔和移动载体安装后的轴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6]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流延装置,具体是用于制作薄膜产品的设备,更为具体的是,本流延装置用于制作锂电池隔膜。通过挤出装置将熔体挤出至移动载体上形成片状熔体,片状熔体再经过后续的冷却等工序,从而得到锂电池隔膜。
[0027]
以下实施例中,熔体即为熔融状态的锂电池隔膜原料,片状熔体即为熔融状态的锂电池隔膜原料通过挤出装置挤出后贴附在移动载体上的形态。
[0028]
参见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流延装置主要包括:移动载体10,挤出装置20
以及负压腔30。
[0029]
移动载体10可沿预设移动方向连续移动。
[0030]
挤出装置20位于移动载体10的上方,其用于将熔体f挤出至移动载体10上,前述移动载体10用于承载挤出装置20挤出的熔体f,并使得熔体f在移动载体10上形成片状熔体m。
[0031]
具体而言,该挤出装置20具有朝向移动载体10、且用于出料的出料口21,熔体f在挤出装置20的作用下经出料口21挤出至移动载体10上,从而在移动载体10上形成片状熔体m,该片状熔体m贴附在移动载体10的表面上。
[0032]
出料口21与移动载体10之间具有间隙c,使得熔体f在出料口21与移动载体10之间形成流道r。换而言之,流道r沿出料方向贴附在移动载体10上而形成片状熔体m。
[0033]
可以理解的是,为形成片状熔体m,前述出料口21为狭缝型出料口,熔体f经狭缝型出料口后形成片状熔体m贴附在移动载体10上。当然,该狭缝型出料口具有相同的狭缝宽度,以保证片状熔体m厚度的均一性。当需要改变片状熔体m的厚度时,则只需要适应的调整狭缝型出料口的狭缝宽度。
[0034]
负压腔30形成在移动载体10与挤出装置20之间,该负压腔30用于从所述间隙c抽吸移动载体10预设移动方向上的流道r的上游区域u(如图2中虚线框所示的区域)的空气、以使该上游区域u形成负压,片状熔体m在负压的作用下紧密的贴附在移动载体10上,提高成膜质量。
[0035]
前述负压腔30具有连通至负压发生装置的负压口31,负压发生装置工作并经负压口31抽吸负压腔30,使得负压腔30内部产生负压,该负压再经间隙c对上游区域u抽吸作用,而将上游区域u的空气抽离,从而使得上游区域u产生负压,以对片状熔体m产生吸扯力,保证片状熔体m紧密的贴附在移动载体10上。
[0036]
当然,将上游区域u的空气抽离而使得空气中的其他杂质不会进入到该区域,以避免其他杂质不会落入到片状熔体m上,如此,更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
[0037]
本实施例中,前述吸扯力是负压发生装置经负压口31、负压腔30、间隙c抽离上游区域u的空气而形成的,若负压口31与间隙c基本处在同一水平面,则负压口31直接吸扯间隙c,片状熔体m易抖动而影响成膜质量。因此,将设置在负压腔30上的负压口31的轴向方向与出料口21的出料方向之间的夹角α设定在
±
15
°
范围内,如此,以改变气体的流动方向,从而避免负压口31直接经间隙c抽吸上游区域u,避免片状熔体m出现抖动,提高片状熔体m的成膜质量。
[0038]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需要制作厚度较厚的片状熔体m时,则需要更大的吸扯力吸附片状熔体m。如此,前述轴向方向与出料口21的出料方向之间的夹角α设定在
±
15
°
范围内的负压口31,可避免过大的吸扯力直接对准间隙c会使片状熔体m产生更大的抖动而影响成膜质量。
[0039]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在罩体32内靠近负压口31的位置处设置挡板或多孔挡板,改变气体的流动方向,以避免直接吸扯的影响。
[0040]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前述夹角α优选为0
°
,即负压口31的轴向方向与出料口21的出料方向平行。
[0041]
本申请中,熔体f为熔融状态的锂电池隔膜原料,流道r为从挤出装置20挤出的熔体f在出料口21与移动载体10上的片状熔体m的锂电池隔膜原料。锂电池隔膜通常由三种不
同的锂电池隔膜原料复合形成三层结构的片状熔体m,相应的,根据锂电池隔膜所需的原料种类,前述挤出装置20为三层共挤模头,三层共挤模头具有三个连通至模唇(即,出料口21)的流道腔,三种不同的锂电池隔膜原料经三个流道腔汇聚到出料口21,并经出料口21排出后形成三层复合式结构的片状熔体m(锂电池隔膜)。
[0042]
上述实施方式中,三层共挤模头倾斜设置,负压口31的轴向方向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β即为三层共挤模头倾斜的角度,该夹角β通常在55
°±
15
°
的范围内。
[0043]
本实施例中,移动载体10为可绕自身转动轴沿预设转动方向连续转动的承载辊,如图1中所示,弧形箭头指示本承载辊的预设转动方向为逆时针方向。承载辊的辊面用于承载从挤出装置20的出料口21挤出的熔体f,使其在承载辊的辊面上形成片状熔体m。
[0044]
在一实施例中,承载辊为冷却辊,可直接对片状熔体m进行冷却,使得片状熔体m具有支撑性能而形成锂电池隔膜。具体的,该冷却辊通过水冷的方式对片状熔体m进行冷却。
[0045]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在承载辊的输出方向上设置冷却辊以冷却片状熔体m。
[0046]
本实施例中,负压腔30中产生的负压在增大的过程中会出现不稳定的波动,同样会使得片状熔体产生波动而影响成膜质量,为缓冲该波动,本申请所提供的流延装置还包括:缓冲腔40,本缓冲腔40连通在负压腔30与负压发生装置之间,当负压腔30中出现负压压强波动时,缓冲腔40与负压腔30内的气流实现双向流动,而将负压腔30内出现的短暂压强增加或减小可以迅速被缓冲腔40内的负压平衡。从而缓冲负压腔30中的负压压强波动。
[0047]
前述负压腔30包括罩体32,该罩体32设置在移动载体10与挤出装置20之间,使得罩体32与挤出装置20和移动载体10围合成前述的负压腔30,前述的负压口31开设在该罩体32上。
[0048]
继续参见图1所示,在负压口31处连接有负压管50,该负压管50的一端连接负压口31,另一端连接缓冲腔40。该负压管50的一端的轴向方向重合于负压口31的轴向方向。
[0049]
本申请中,前述的负压口31设置有多个,并且,各负压口31处都连接有前述的负压管50。本申请所提供的流延装置还包括:多个连接管60,各连接管60都为耐高温软连接管,各连接管60的一端连接负压管50的另一端,另一端连接缓冲腔40。
[0050]
参见图3所示,前述的罩体32包括:第一侧板321,第二侧板322,连接板323以及两个端板324。第一侧板321连接在挤出装置20的侧面上,第二侧板322的一端与移动载体10接触,连接板323连接在第一侧板321和第二侧板322之间,两个端板324分别位于第一侧板321和第二侧板322的两端,从而使得第一侧板321、第二侧板322、连接板323、两个端板324、挤出装置20、以及移动载体10围合成前述的负压腔30。前述的负压口31开设在连接板323上。
[0051]
一些实施例中,当负压腔30内的负压压强产生不稳定波动时,若负压腔30的容积越大则波动所造成的干扰则越小。基于此,如图1所示,可以将负压口31的位置向右上方平移,或者,将挤出装置20朝向负压腔30的一面的零部件做小、以减少挤出装置20占用的空间面积,或者,移动罩体32的两个端板324中的任意一个,从而增加负压腔30的内部容积。
[0052]
综上所述,本申请所提供的流延装置,通过设定负压口的轴向方向与出料口的出料方向之间的夹角在
±
15
°
范围内,而改变气体的流动方向,避免负压口直接吸扯上游区域,避免片状熔体出现抖动,而提高片状熔体的成膜质量。
[0053]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申请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申
请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
如果您还有其他的疑问和需求,请点击【立即咨询】或者是添加微信号 【13608176338】
和我们鱼爪商标网客服取得联系,为你排忧解难!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