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种新型3d打印机
技术
领域[0001]
本
实用新型涉及3d打印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3d打印机。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3d打印技术的发展,3d打印机已经能够直接制造冶金结合、组织致密、尺寸精度和力学性能良好的金属零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成为当今
增材制造领域的研究热点。3d打印机打印金属零件具有个性化设计、成型快速、制造周期短的优点,非常适合于小批量、个性化、具有复杂表面及内部结构金属零件的制造。
[0003]
一般情况下,市面上的3d打印机都是在其密封腔内进行打印作业的,但是,市面上的3d打印机的密封性比较差,一方面是在需要对密封腔进行清理时需要打开密封门进行操作,而此操作容易使得密封腔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是密封腔内的打印粉容易从密封腔内泄漏出去以影响器件的正常使用,从而严重影响产品的打印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3d打印机,其密封性效果好,在需要对3d打印机内的密封腔进行清理时,无需打开3d打印机的密封门,直接通过人工手动利用密封
手套对密封腔的内部进行清理,使得外界的环境不会污染密封腔,而密封腔内的打印粉也不容易从密封腔内泄漏出去,从而能够有效保证产品的打印质量,大大提升了用户的体验。
[0005]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
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新型3d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振镜和第二振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形成密封腔的顶板、底板、前侧板、后侧板、左侧板和右侧板,其中所述后侧板中设有与所述密封腔连通的出风口,所述后侧板还设有处于所述出风口的上方的滑槽,且所述前侧板中设置有开口;刮刀,可移动设置在所述滑槽中,其中所述滑槽中可移动设置有密封带,且所述刮刀的连接杆与所述密封带连接,以使得所述密封带与所述刮刀同步移动;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间隔设置在所述顶板中,其中所述第一振镜可调节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部的顶部,所述第二振镜可调节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部的顶部,且所述顶板间隔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振镜的
激光头对应的第一通孔和与所述第二振镜的激光头对应的第二通孔;密封门,其一端转动设置在所述前侧板远离所述后侧板的一侧面中;其中,所述密封门设有朝远离所述后侧板方向凹陷且与所述开口对应的第一凸出部,所述第一凸出部中分别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中设置有第一密封手套,所述第二通孔中设有第二密封手套,所述第三通孔中设有透明玻璃。
[0006]
进一步的,所述滑槽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穿设所述密封带第一穿设孔和第二穿设孔,且所述密封带的长度大于所述滑槽的长度。
[0007]
进一步的,所述滑槽的上下内壁分别设有用于收容所述密封带的第一收容槽和第二收容槽,且所述密封带的宽度略大于所述滑槽的宽度。
[0008]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凸出部的两侧,所述第三通孔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之间,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呈圆形状,所述第三通孔呈矩形状。
[0009]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通孔中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二通孔中设有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三通孔中设置有第三密封圈,且所述第一密封圈和所述第二密封圈呈圆形状,所述第三密封圈呈矩形状。
[0010]
进一步的,还包括:保护盖,与所述密封门的形状对应,设置在所述密封门外,其中所述保护盖设有与所述第一凸出部对应的第二凸出部,且所述第二凸出部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的第四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对应的第五通孔以及与所述第三通孔对应的第六通孔。
[0011]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门的外侧面边缘间隔设置有多个收容孔,所述保护盖的内侧面边缘间隔设置有插设在所述多个收容孔内的多个插柱。
[0012]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部包括设置在所述顶板上的第一水平支撑板、垂直设置在所述第一水平支撑板上的第一垂直支撑板、可升降设置在所述第一垂直支撑板上的第二垂直支撑板以及与所述第二垂直支撑板连接的第二水平支撑板,其中所述第一振镜设置在所述第二水平支撑板上;所述第二支撑部包括设置在所述顶板上的第
三水平支撑板、垂直设置在所述第三水平支撑板上的第三垂直支撑板、可升降设置在所述第三垂直支撑板上的第四垂直支撑板以及与所述第四垂直支撑板连接的第四水平支撑板,其中所述第二振镜设置在所述第四水平支撑板上。
[0013]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垂直支撑板的中部沿竖直方向设置有第一长条开孔,所述第二垂直支撑板设有收容在所述第一长条开孔内的第一凸出部,其中所述第一垂直支撑板的顶部沿竖直方向设有与所述第一长条开孔连通的第一开孔,所述第一凸出部设有与所述第一开孔对应的第一螺纹孔,且所述第一开孔中转动设置有第一丝杆,所述第一丝杆与所述第一凸出部的第一螺纹孔螺纹连接;所述第三垂直支撑板的中部沿竖直方向设置有第二长条开孔,所述第四垂直支撑板设有收容在所述第二长条开孔内的第二凸出部,其中所述第三垂直支撑板的顶部沿竖直方向设有与所述第二长条开孔连通的第二开孔,所述第二凸出部设有与所述第二开孔对应的第二螺纹孔,且所述第二开孔中转动设置有第二丝杆,所述第二丝杆与所述第二凸出部的第二螺纹孔螺纹连接。
[0014]
进一步的,所述顶板上间隔设置有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所述第一水平支撑杆设有可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滑轨中的第一滑块,所述第二水平支撑杆设有可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滑轨中的第二滑块。
[0015]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新型3d打印机的密封性效果好,在需要对3d打印机内的密封腔进行清理时,无需打开3d打印机的密封门,直接通过人工手动利用密封手套对密封腔的内部进行清理,使得外界的环境不会污染密封腔,而密封腔内的打印粉也不容易从密封腔内泄漏出去,从而能够有效保证产品的打印质量,大大提升了用户的体验。
附图说明
[0016]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新型3d打印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
图2是图1中新型3d打印机的第一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8]
图3是图1中新型3d打印机的第二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9]
图4是图1中新型3d打印机的第三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0]
图5是图1中新型3d打印机的第四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1]
图6是图5中顶板与支撑部的剖切结构示意图;
[0022]
图7是图1中新型3d打印机的第五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3]
图8是图1中新型3d打印机的密封门的结构示意图
[0024]
图9是图1中新型3d打印机的保护盖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0026]
如图1-9所示,该新型3d打印机包括第一振镜11、第二振镜12、顶板13、底板14、前侧板15、后侧板16、左侧板17、右侧板18、刮刀163、密封门19、保护盖20、第一支撑部21和第二支撑部22。
[0027]
在本实施例中,顶板13、底板14、前侧板15、后侧板16、左侧板17、右侧板18形成密封腔。应理解,本实例通过在密封腔内进行3d打印。
[0028]
在本实施例中,后侧板16中设有与密封腔连通的出风口161,其中后侧板16还设有处于出风口161的上方的滑槽162。应理解,滑槽162沿水平方向设置在后侧板16上。
[0029]
优选地,前侧板15中设置有开口151。
[0030]
刮刀163可移动设置在滑槽162中,以通过刮刀163对密封腔内的打印粉进行铺粉。优选地,滑槽162的长度略小于密封腔的水平长度的,使得刮刀163可以对整个密封腔进行刮粉。
[0031]
在本实施例中,滑槽162中可移动设置有密封带,且刮刀163的连接杆与密封带连接,以使得密封带与刮刀163同步移动。应理解,由于滑槽162是与密封腔连通的,而为了防止密封腔内的打印粉从滑槽162中泄漏,通过在滑槽162中设置密封带能够有效保证密封腔内的打印粉无法从滑槽162中泄漏出去。
[0032]
进一步的,滑槽162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穿设密封带第一穿设孔和第二穿设孔,且密封带的长度大于滑槽162的长度,使得密封带在滑槽162中移动时密封带能够一直密封滑槽162。
[0033]
进一步的,滑槽162的上下内壁分别设有用于收容密封带的第一收容槽和第二收容槽,且密封带的宽度略大于滑槽162的宽度,使得密封带能够有效密封滑槽162。
[0034]
底板14靠近前侧板15的一端设置有出风盒143,其中出风盒143朝向出风口161的一端设置有进风口1431。应理解,本实施例通过出风盒143的进风口1431朝密封腔内输入气体,并通过出风口161将密封腔内的气体输出,以保证密封腔内的气体流通。
[0035]
在本实施例中,出风盒143内设有与进风口1431连通的通风腔体,其中左侧板17和/或右侧板18设有与通风腔体连通的进风通孔,使得可以通过进风通孔为出风盒143的通风腔体输送气体。
[0036]
优选地,出风盒143呈矩形状,其中出风盒143的长度等于左侧板17和右侧板18之间的距离。
[0037]
第一支撑部21和第二支撑部22间隔设置在顶板13中,其中第一振镜11可调节设置在第一支撑部21的顶部,第二振镜12可调节设置在第二支撑部22的顶部。
[0038]
在本实施例中,顶板13间隔设置有与第一振镜11的激光头对应的第一通孔131和与第二振镜12的激光头对应的第二通孔132,使得第一振镜11所发射的激光经过第一通孔131进入密封腔进行打印,使得第二振镜12所发射的激光经过第二通孔132进入密封腔进行打印。
[0039]
在本实施例中,底板14中间隔设置有第一出料孔141和第二出料孔142,其中第一出料孔141中可升降设置有第一活塞,第二出料孔142中可升降设置有第二活塞。应理解,本实施例可以通过第一活塞的升降带动打印粉上升,可以通过第二活塞的升降带动打印粉上升。
[0040]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活塞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气缸,可以通过第一气缸驱动第一活塞升降,第二活塞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气缸,可以通过第二气缸驱动第二活塞升降。优选地,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产品实现,在此不一一赘述其原理。
[0041]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部21包括设置在顶板13上的第一水平支撑板211、垂直设置在第一水平支撑板211上的第一垂直支撑板212、可升降设置在第一垂直支撑板212上的第二垂直支撑板213以及与第二垂直支撑板213连接的第二水平支撑板214,其中第一振镜11设置在第二水平支撑板214上。应理解,第二水平支撑板214与第二垂直支撑板213垂直设置,而由于第二垂直支撑板213可升降设置在第一垂直支撑板212上,因此可以沿竖直方向带动第一振镜11升降。
[0042]
进一步的,第一垂直支撑板212的中部沿竖直方向设置有第一长条开孔2121,其中第二垂直支撑板213设有收容在第一长条开孔2121内的第一凸出部2131,第一垂直支撑板212的顶部沿竖直方向设有与第一长条开孔2121连通的第一开孔2122,第一凸出部2131设有与第一开孔2122对应的第一螺纹孔2132,且第一开孔2122中转动设置有第一丝杆,第一丝杆与第一凸出部2131的第一螺纹孔2132螺纹连接,使得可以通过旋转第一丝杆来调节第一凸出部2131在第一长条开孔2121内升降。
[0043]
应理解,第一凸出部2131可以沿竖直方向在第一长条开孔2121内升降,因此可以带动第二垂直支撑板213沿竖直方向在第一垂直支撑板212上移动。
[0044]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支撑部22包括设置在顶板13上的第三水平支撑板221、垂直设置在第三水平支撑板221上的第三垂直支撑板222、可升降设置在第三垂直支撑板222上的第四垂直支撑板223以及与第四垂直支撑板223连接的第四水平支撑板224,其中第二振镜12设置在第四水平支撑板224上。应理解,第四水平支撑板224与第四垂直支撑板223垂直设置,而由于第四垂直支撑板223可升降设置在第三垂直支撑板222上,因此可以沿竖直方向带动第二振镜12升降。
[0045]
进一步的,第三垂直支撑板222的中部沿竖直方向设置有第二长条开孔2221,第四垂直支撑板223设有收容在第二长条开孔2221内的第二凸出部2231,其中第三垂直支撑板222的顶部沿竖直方向设有与第二长条开孔2221连通的第二开孔2222,第二凸出部2231设有与第二开孔2222对应的第二螺纹孔2232,且第二开孔2222中转动设置有第二丝杆,第二丝杆与第二凸出部2231的第二螺纹孔2232螺纹连接,使得可以通过旋转第二丝杆来调节第二凸出部2231在第二长条开孔2221内升降。
[0046]
应理解,第二凸出部2231可以沿竖直方向在第二长条开孔2221内升降,因此可以带动第四垂直支撑板223沿竖直方向在第三垂直支撑板222上移动。
[0047]
进一步,在本实施例中,顶板13上间隔设置有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其中第一水平支撑杆211设有可滑动设置在第一滑轨中的第一滑块,第二水平支撑杆221设有可滑动设置在第二滑轨中的第二滑块,使得可以根据需要移动(如人工手动移动)第一水平支撑板211和/或第二水平支撑板221,以调节第一振镜11和/或第二振镜12的水平位置。
[0048]
应理解,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处于同一直线,且第一滑轨与顶板13的边平行。进一步的,第一滑轨包括沿水平方向设置的第一凹槽和设置在第一凹槽内的第一滑杆,其中第一滑块设有第一滑孔,第一滑杆穿设在第一滑孔中;第二滑轨包括沿水平方向设置的第二凹槽和设置在第二凹槽内的第二滑杆,其中第二滑块设有第二滑孔,第二滑杆穿设在第二滑孔中。
[0049]
密封门19的一端转动设置在前侧板15远离后侧板16的一侧面中。应理解,本实施例密封门19可以通过常规方式(如合页连接方式,螺钉连接方式或其他方式)转动设置在前侧板15的一侧面中。
[0050]
在本实施例中,密封门19设有朝远离后侧板16方向凹陷且与开口151对应的第一凸出部190,其中第一凸出部190中分别设有第一通孔191、第二通孔192和第三通孔193,且第一通孔191中设置有第一密封手套,第二通孔192中设有第二密封手套,第三通孔193中设有透明玻璃。应理解,本实施例通过在密封门19中设置密封手套,使得在需要对3d打印机内的密封腔进行清理时,无需打开3d打印机的密封门,直接通过人手套设在密封手套内以通过密封手套对密封腔的内部进行清理,使得外界的环境不会污染密封腔,以保证产品的打印质量,大大提升了用户的体验。
[0051]
应理解,第一密封手套和第二密封手套的端部(即不是收容手指的一端)可以通过黏贴方式设置在通孔中,而第一密封手套和第二密封手套可以采用市面上的
橡胶手套或其他密封手套实现。
[0052]
优选地,第一通孔191和第二通孔192分别设置在第一凸出部190的两侧,且第三通孔193设置在第一通孔191和第二通孔192之间。
[0053]
优选地,第一通孔191和第二通孔192呈圆形状,第三通孔193呈矩形状。
[0054]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通孔191中设有第一密封圈194,第二通孔192中设有第二密封圈195,第三通孔193中设置有第三密封圈196。优选地,第一密封圈194和第二密封圈195呈圆形状,第三密封圈196呈矩形状。
[0055]
应理解,本实施例的第一密封圈194可以通过黏贴方式或者螺钉方式固定在第一通孔191的外壁,而第一密封手套的端部设置在第一密封圈194和第一通孔191的外壁之间;第二密封圈195可以通过黏贴方式或者螺钉方式固定在第二通孔192的外壁,而第二密封手套的端部设置在第二密封圈195和第二通孔192的外壁之间;第三密封圈196可以通过黏贴方式或者螺钉方式固定在第三通孔193的外壁,而第三密封手套的端部设置在第三密封圈196和第三通孔193的外壁之间。
[0056]
保护盖20与密封门19的形状对应,且保护盖20设置在密封门19外,以通过保护盖20保护密封门19。
[0057]
在本实施例中,保护盖20设有与第一凸出部190对应的第二凸出部201。优选地,第
二凸出部201设有与第一通孔191对应的第四通孔202、与第二通孔192对应的第五通孔203以及与第三通孔193对应的第六通孔204。
[0058]
优选地,第四通孔202的孔径略小于第一通孔191的孔径,第五通孔203的孔径略小于第二通孔192的孔径,第六通孔204的孔径略小于第三通孔193的孔径,使得能够紧密压住密封圈。
[0059]
在本实施例中,密封门19的外侧面边缘间隔设置有多个收容孔197,保护盖20的内侧面边缘间隔设置有插设在多个收容孔197内的多个插柱205,以使得保护盖20能够设置在密封门19外。
[0060]
应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密封门19朝向保护盖20的外侧面和保护盖20朝向密封门19的内侧面两者中的一者设有第一磁体,密封门19朝向保护盖20的外侧面和保护盖20朝向密封门19的内侧面两者中的另一者设有用于与第一磁体相吸的第二磁体。
[0061]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保护盖20的内侧面边缘设有挡板206,其中挡板206与保护盖20的内侧面形成收容腔体,密封门19收容在收容腔体内。
[0062]
综上,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新型3d打印机的密封性效果好,在需要对3d打印机内的密封腔进行清理时,无需打开3d打印机的密封门,直接通过人工手动利用密封手套对密封腔的内部进行清理,使得外界的环境不会污染密封腔,而密封腔内的打印粉也不容易从密封腔内泄漏出去,从而能够有效保证产品的打印质量,大大提升了用户的体验。
[0063]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
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
专利保护范围内。
如果您还有其他的疑问和需求,请点击【立即咨询】或者是添加微信号 【13608176338】
和我们鱼爪商标网客服取得联系,为你排忧解难!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