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信息收集用线束卷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 201
  • 2021-02-24 13:53:00
  • 鱼爪商标网


[0001]
本发明涉及数据收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信息收集用线束卷收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现在信息收集的方式大多采用网络的方进行收集,不仅信息资源广,而且信息收集效率高,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网络技术也越来越普及,为了提高信息收集的效果,新一代网络信息技术的成功开发,使信息收集的范围、效果和收集效率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但是使用新一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前提是,需要工作人员将新一代信息技术进行大范围的基建铺设。
[0003]
在对新一代网络信息技术进行基础设施铺设时,由于大多是室外施工建设,同时在建设过程中需要使用电器设备,由于没有固定的供电设备,因此需要从固定供电的位置拉接临时电线,用以临时用电,当用电结束之后需要将拉接的临时电线收起来,对于一些经常使用且线束尺寸过长的电线,在收线时极为不便,需要沿着电线的方向,将电线一点一点收起,收线既耗时又耗力,电线收线效率低,在收线时,易出现线束交叉缠绕的现象,在下次使用时,不便于放线,易造成线束打结,线束收线效果不好。
[0004]
为解决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信息收集用线束卷收装置,具备了线束收线速度快,既省时又省力,线束卷绕均匀,收线效果好的优点,在收线时,防止线束交叉缠绕,便于下次放线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信息收集用线束卷收装置,具备线束收线速度快,既省时又省力,线束卷绕均匀,收线效果好的优点,解决了现有临时外接线束在收线时,收线速度慢,既耗时又耗力,线束收卷易交叉,收线效果不好的问题。
[0007]
(二)技术方案
[0008]
为实现上述线束收线速度快,既省时又省力,线束卷绕均匀,收线效果好的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信息收集用线束卷收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导块,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驱动机,所述驱动机的表面设置有蜗轮,所述蜗轮的表面设置有蜗杆,所述蜗杆远离壳体内表面的一端设置有卷轴,所述卷轴的表面设置有限位盘,所述限位盘的表面设置有导杆,所述蜗轮的侧面设置有驱动滚筒,所述驱动滚筒的表面设置有拉杆,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球形件,所述球形件的表面设置有摆杆,所述摆杆的表面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摆杆的表面设置有缓冲弹簧,所述摆杆的内部设置有导环。
[0009]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上表面开设有槽口,导块位于壳体内部的上表面,与壳体上表
面的槽口相对应,与壳体的内表面活动连接。
[0010]
优选的,所述卷轴与蜗杆采用同轴设计,限位盘有两个,对称分布在卷轴的两端,均与卷轴在圆周方向上为活动连接,限位盘的表面开设有槽口。
[0011]
优选的,所述导杆位于两个限位盘之间,两端分别位于两个限位盘表面槽口的内部,与限位盘之间为活动连接。
[0012]
优选的,所述驱动滚筒与蜗轮采用同轴设计,圆周方向上的表面开设有弧形槽口,槽口之间相通,槽口位置的纵向截面采用心形设计。
[0013]
优选的,所述拉杆一端与驱动滚筒表面的槽口相适配,另一端与摆杆活动连接。
[0014]
优选的,所述摆杆与球形件之间为活动连接,摆杆的表面开设有槽口。
[0015]
优选的,所述复位弹簧位于摆杆靠近驱动滚筒的一侧,缓冲弹簧位于摆杆靠近卷轴的一侧。
[0016]
优选的,所述导环位于摆杆表面槽口的内部,与摆杆的内表面活动连接,下端与导杆活动连接,上表面设计有辅助弹簧。
[0017]
(三)有益效果
[0018]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信息收集用线束卷收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9]
1、该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信息收集用线束卷收装置,通过壳体与导块的配合使用,蜗轮与蜗杆的配合使用,蜗杆与卷轴的配合使用,两个限位盘与卷轴的配合使用,可对线束进行快速收线,收线速度快,节省的收线时间,降低了大量收线时的劳动强度,有效提高了线束收线的效率。
[0020]
2、该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信息收集用线束卷收装置,通过导块与导环的配合使用,驱动滚筒与拉杆的配合使用,摆杆与球形件的配合使用,复位弹簧和缓冲弹簧与摆杆的配合使用,导环与导杆的配合使用,可将线束均匀卷绕在卷轴的表面,并进行分层卷绕,防止线束出现交叉的现象,提高了线束卷绕的效果,便于线束下次放线使用。
附图说明
[0021]
图1为本发明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2]
图2为本发明图1中a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3为本发明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4]
图4为本发明图3中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信息收集用线束卷收装置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5为本发明驱动滚筒侧面结构示意图;
[0026]
图6为本发明驱动滚筒内部槽口纵向截面示意图。
[0027]
图中:1、壳体;2、导块;3、驱动机;4、蜗轮;5、蜗杆;6、卷轴;7、限位盘;8、导杆;9、驱动滚筒;10、拉杆;11、球形件;12、摆杆;13、复位弹簧;14、缓冲弹簧;15、导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
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9]
请参阅图1-6,一种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信息收集用线束卷收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1的上表面开设有槽口,用于线束的收线和放线,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导块2,导块2位于壳体1内部的上表面,与壳体1上表面的槽口相对应,与壳体1的内表面活动连接,用于引导线束进出壳体1,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驱动机3,用于带动蜗轮4和驱动滚筒9转动,驱动机3的表面设置有蜗轮4,与蜗杆5啮合,带动蜗杆5转动,蜗轮4的表面设置有蜗杆5,用于带动卷轴6转动。
[0030]
蜗杆5远离壳体1内表面的一端设置有卷轴6,卷轴6与蜗杆5采用同轴设计,用于线束的卷绕,卷轴6的表面设置有限位盘7,限位盘7有两个,对称分布在卷轴6的两端,均与卷轴6在圆周方向上为活动连接,限位盘7的表面开设有槽口,用于线束的侧向限位控制,防止线束侧滑,限位盘7的表面设置有导杆8,导杆8位于两个限位盘7之间,两端分别位于两个限位盘7表面槽口的内部,与限位盘7之间为活动连接,用于导环15的水平移动,蜗轮4的侧面设置有驱动滚筒9,驱动滚筒9与蜗轮4采用同轴设计,圆周方向上的表面开设有弧形槽口,槽口之间相通,槽口位置的纵向截面采用心形设计,用于带动拉杆10驱动滚筒9的圆周方向上做往复移动,轴向方向上做间歇移动。
[0031]
驱动滚筒9的表面设置有拉杆10,拉杆10一端与驱动滚筒9表面的槽口相适配,另一端与摆杆12活动连接,用于带动摆杆12做左右方向上的往复转动和前后方向的间歇转动,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球形件11,用于摆杆12的转动,球形件11的表面设置有摆杆12,摆杆12与球形件11之间为活动连接,摆杆12的表面开设有槽口,用于带动导环15移动,摆杆12的表面设置有复位弹簧13,复位弹簧13位于摆杆12靠近驱动滚筒9的一侧,用于摆杆12左右转动方向上的复位,摆杆12的表面设置有缓冲弹簧14,缓冲弹簧14位于摆杆12靠近卷轴6的一侧,用于将摆杆12与卷轴6贴合,摆杆12的内部设置有导环15,导环15位于摆杆12表面槽口的内部,与摆杆12的内表面活动连接,下端与导杆8活动连接,上表面设计有辅助弹簧,用于引导线束均匀卷绕在卷轴6的表面。
[0032]
工作原理:在对线束收卷之前,线束位于壳体1内部的部分分别是从导块2和导环15的内部穿过,当使用该装置进行线束收卷时,首先启动驱动机3,驱动机3的运转会带动蜗轮4一起转动,蜗轮4通过与蜗杆5啮合,带动蜗杆5转动,蜗杆5带动卷轴6转动,卷轴6的转动会对其表面的线束进行收卷。
[0033]
驱动机3的运转会同步带动驱动滚筒9转动,驱动滚筒9转动的同时会通过其表面的槽口推动拉杆10做往复移动,拉杆10带动摆杆12做往复转动,摆杆12的转动会带动其内部的导环15在导杆8的表面滑动,导环15滑动时,会带动其内部的线束一起移动,随着卷轴6的转动,线束会被均匀的收卷到卷轴6的表面。
[0034]
线束被收卷到卷轴6的表面时,卷轴6的相对直径会增加,驱动滚筒9转动时,其内部的槽口带动拉杆10做往复移动的同时,会带动拉杆10在沿驱动滚筒9的轴向方向上做间歇移动,拉杆10会带动摆杆12在沿驱动滚筒9的轴向方向上做间歇转动,当导环15带动线束在卷轴6的表面卷绕一层时,拉杆10会带动摆杆12进行一次转动,摆杆12的转动会带动导环15移动,导环15会带动线束在卷轴6新一层线束的表面再次进行均匀卷绕,以此循环,即可将线束一层一层卷绕在卷轴6的表面。
[0035]
综上所述,该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信息收集用线束卷收装置,通过壳体1与导块2的配合使用,蜗轮4与蜗杆5的配合使用,蜗杆5与卷轴6的配合使用,两个限位盘7与卷轴6的配合使用,可对线束进行快速收线,收线速度快,节省了收线时间,降低了大量收线时的劳动强度,有效提高了线束收线的效率。
[0036]
该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信息收集用线束卷收装置,通过导块2与导环15的配合使用,驱动滚筒9与拉杆10的配合使用,摆杆12与球形件11的配合使用,复位弹簧13和缓冲弹簧14与摆杆12的配合使用,导环15与导杆8的配合使用,可将线束均匀卷绕在卷轴6的表面,并进行分层卷绕,防止线束出现交叉的现象,提高了线束卷绕的效果,便于线束下次放线使用。
[0037]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如果您还有其他的疑问和需求,请点击【立即咨询】或者是添加微信号 【13608176338】和我们鱼爪商标网客服取得联系,为你排忧解难!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章推荐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