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制动器失效保护功能的起升机构的制作方法

  • 187
  • 2021-02-24 14:00:46
  • 鱼爪商标网


[0001]
实用新型涉及起重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制动器失效保护功能的起升机构。


背景技术:

[0002]
起升机构在建筑工地上广泛应用,并且起升机构里的制动器是最重要的,所以现在具有很多制动器失效保护功能的起升机构,但是施工地容易产生频繁的振动,这样会容易使起升机构的内部结构松懈等其他不好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制动器失效保护功能的起升机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施工地容易产生频繁的振动,这样会容易使起升机构的内部结构松懈等其他不好的影响的问题。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制动器失效保护功能的起升机构,包括底座、起升机构,所述底座的顶部与支撑腿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腿顶端的右侧与第二连接板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的顶部开设有与l型支撑杆顶端相适配的圆形通口,所述l型支撑杆的顶部贯穿l型支撑杆上的圆形通口延伸至与第一连接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l型支撑杆的背面与连接块的正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的左侧左连接块的右侧铰接,所述左连接块的背面与左移动杆的正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的顶部分被开设有左矩形槽道、右矩形槽道,所述左移动杆底端的右侧与左连接杆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左连接杆的右侧与左移动块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左移动块的右侧与左缓冲弹簧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左缓冲弹簧的右侧与左矩形槽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移动块的背面与左上滑槽板的内壁接触,所述左上滑槽板的背面与左矩形槽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移动块的正面与左下滑槽板的内壁接触,所述左下滑槽板的正面与左矩形槽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右矩形槽道的内壁分别与右上滑槽板的背面、右下滑槽板的正面、右缓冲弹簧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右缓冲弹簧的右侧与右移动块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右移动块的正面、背面分别与右下滑槽板的内壁、右上滑槽板的内壁接触,所述右移动块的右侧与右连接杆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右连接杆的右侧与右移动杆底端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右移动杆的正面与右连接块的背面固定连接,所述右连接块的右侧与连接块的左侧铰接,所述l 型支撑杆底端的正面与第一齿轮的背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二齿轮的背面与l型连接杆底端的正面滚动连接,所述l型连接杆的顶部与第二连接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齿轮的背面与连接杆的正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的顶部与缓冲弹簧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缓冲弹簧的顶部与方块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方块体的左侧与l型连接杆的右侧固定连接。
[0005]
优选的,所述起升机构安装在第一连接板的上方,且该起升机构的底部与支撑柱的顶部固定连接。
[0006]
优选的,所述支撑柱的底部与第一连接板的顶部固定连接。
[0007]
优选的,所述l型支撑杆的左侧与板块的右侧固定连接,且该板块的左侧与支撑腿的内侧接触。
[0008]
优选的,所述板块的顶部与弹簧的底部固定连接,且该弹簧的顶部与第二连接板的底部固定连接。
[0009]
优选的,所述第一齿轮的直径尺寸是第二齿轮的直径尺寸的两倍。
[001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制动器失效保护功能的起升机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是:
[0011]
该提具有制动器失效保护功能的起升机构,当产生机械振动时产生向下的振动力使l型支撑杆向下运动,从而分别使左移动杆向右运动、右移动杆向左运动,通过左移动杆向右运动使左连接杆去挤压左移动块,从而挤压左缓冲弹簧,通过右移动杆向右运动使右连接杆去挤压右移动块,从而挤压右缓冲弹簧,最后达到缓冲效果,通过l型支撑杆向下运动同时也使第一齿轮向下运动,从而使第二齿轮转动,通过第二齿轮转动使连接杆也转动,从而挤压缓冲弹簧达到缓冲效果。
附图说明
[0012]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13]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连接板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4]
图3为本实用新型左移动杆右侧结构示意图;
[0015]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右移动杆右侧结构示意图;
[0016]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齿轮右侧结构示意图;
[0017]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齿轮右侧结构示意图。
[0018]
图中:1底座、2支撑腿、3第一连接板、4支撑柱、5起升机构、6l型支撑杆、7左移动杆、8右移动杆、9第二连接板、10圆形通口、11左矩形槽道、12左上滑槽板、13左移动块、14左下滑槽板、15左连接杆、16左缓冲弹簧、17右矩形槽道、18右上滑槽板、19右移动块、20右下滑槽板、21右连接杆、22右缓冲弹簧、23左连接块、24连接块、25右连接块、26第一齿轮、27 l型连接杆、28第二齿轮、29连接杆、30缓冲弹簧、31方块体、32 板块、33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0]
请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具有制动器失效保护功能的起升机构,包括底座1、起升机构5,起升机构5安装在第一连接板3 的上方,且该起升机构5的底部与支撑柱4的顶部固定连接,支撑柱4的底部与第一连接板3的顶部固定连接,底座1的顶部与支撑腿2的底部固定连接,支撑腿2顶端的右侧与第二连接板9的左侧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板9的顶部开设有与l型支撑杆6顶端相适配的圆形通口10,l型支撑杆6的左侧与板块32的右侧固定连接,且该板块32的左侧与支撑腿2的内侧接触,板块32的顶部与弹簧33的底
部固定连接,且该弹簧33的顶部与第二连接板9 的底部固定连接,弹簧33起连接作用,l型支撑杆6的顶部贯穿l型支撑杆 6上的圆形通口10延伸至与第一连接板3的底部固定连接,l型支撑杆6的背面与连接块24的正面固定连接,连接块24的左侧左连接块23的右侧铰接,左连接块23的背面与左移动杆7的正面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板9的顶部分被开设有左矩形槽道11、右矩形槽道17,左移动杆7底端的右侧与左连接杆15 的左侧固定连接,左连接杆15的右侧与左移动块13的左侧固定连接,左移动块13的右侧与左缓冲弹簧16的左侧固定连接,通过左缓冲弹簧16产生缓冲效果,从而也可以达到减震效果,左缓冲弹簧16的右侧与左矩形槽道11 的内壁固定连接,移动块13的背面与左上滑槽板12的内壁接触,左上滑槽板12的背面与左矩形槽道11的内壁固定连接,移动块13的正面与左下滑槽板14的内壁接触,左下滑槽板14的正面与左矩形槽道11的内壁固定连接,右矩形槽道17的内壁分别与右上滑槽板18的背面、右下滑槽板20的正面、右缓冲弹簧22的左侧固定连接,通过右缓冲弹簧22产生缓冲效果,从而可以达到减震效果,右缓冲弹簧22的右侧与右移动块19的左侧固定连接,右移动块19的正面、背面分别与右下滑槽板20的内壁、右上滑槽板18的内壁接触,右移动块19的右侧与右连接杆21的左侧固定连接,右连接杆21的右侧与右移动杆8底端的左侧固定连接,右移动杆8的正面与右连接块25的背面固定连接,右连接块25的右侧与连接块24的左侧铰接,l型支撑杆6底端的正面与第一齿轮26的背面固定连接,第一齿轮26与第二齿轮28相啮合,第一齿轮26的直径尺寸是第二齿轮28的直径尺寸的两倍,第二齿轮28的背面与l型连接杆27底端的正面滚动连接,l型连接杆27的顶部与第二连接板 9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二齿轮28的背面与连接杆29的正面固定连接,连接杆 29的顶部与缓冲弹簧30的底部固定连接,通过缓冲弹簧30可以达到缓冲效果,从而可以达到减震效果,缓冲弹簧30的顶部与方块体31的底部固定连接,方块体31的左侧与l型连接杆27的右侧固定连接。
[0021]
工作原理:当该提具有制动器失效保护功能的起升机构使用时,当产生机械振动时产生向下的振动力使l型支撑杆6向下运动,从而分别使左移动杆7向右运动、右移动杆8向左运动,通过左移动杆7向右运动使左连接杆 15去挤压左移动块13,从而挤压左缓冲弹簧16,通过右移动杆8向右运动使右连接杆21去挤压右移动块19,从而挤压右缓冲弹簧22,最后达到缓冲效果,通过l型支撑杆6向下运动同时也使第一齿轮26向下运动,从而使第二齿轮28转动,通过第二齿轮28转动使连接杆29也转动,从而挤压缓冲弹簧 30达到缓冲效果。
[0022]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如果您还有其他的疑问和需求,请点击【立即咨询】或者是添加微信号 【13608176338】和我们鱼爪商标网客服取得联系,为你排忧解难!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章推荐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