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01]
本
实用新型涉及
轴承保持架技术
领域,具体为一种高效轴承保持架上料机构。
背景技术:
[0002]
轴承保持架又称轴承保持器,材质有钢、有色金属、非金属等,保持架材料需要导热性好、耐磨性好、摩擦系数小,有较小的密度,一定的强度和韧性的配合、较好的弹性和刚度,在对保持架与轴承进行装配时,需要对保持架进行上料输送,方便抓取输送机构对保持架进行抓取装配。
[0003]
但是,现有高效轴承保持架上料机构在使用的过程中仍存在不足之处,不能方便的对保持架进行批量上料,逐个的进行放置上料,降低了加工
效率,不能连续性的对保持架进行上料。
[0004]
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高效轴承保持架上料机构以便于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轴承保持架上料机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目前市场上现有高效轴承保持架上料机构不能方便的对保持架进行批量上料,不能连续性的对保持架进行上料的问题。
[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
技术方案:一种高效轴承保持架上料机构,包括安装座、全齿轮和第一
电机,所述安装座的内部轴承连接有从动转轴,且从动转轴的上端焊接连接有转盘,所述全齿轮键连接在从动转轴下端的外侧,且全齿轮的右方啮合连接有半齿轮,所述半齿轮的内部键连接有主动转轴,所述第一电机螺栓固定在安装座的内部,且第一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主动转轴,所述转盘的上侧焊接连接有安装架,且安装架的内侧轴承连接有皮带轮轴,所述皮带轮轴的外侧固定安装有皮带轮体,且皮带轮体的外侧贴合设置有钢板
输送带,所述钢板输送带的外侧螺栓固定有限位座,且限位座的内侧设置有保持架本体,所述皮带轮轴的后端键连接有从动齿轮,且从动齿轮的下方啮合连接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键连接在转杆的外侧,且转杆的后端与第二电机的输出端连接。
[0007]
优选的,所述转盘的最低点高于安装座的最高点,且安装座的主剖面为“l”形结构。
[0008]
优选的,所述半齿轮的外径和全齿轮的外径相同,且半齿轮的齿数是全齿轮齿数的二分之一。
[0009]
优选的,所述钢板输送带关于转盘的中心线对称设置,且转盘与安装座构成转动机构。
[0010]
优选的,所述限位座的主剖面为弧形结构,且限位座与钢板输送带安装处的长度小于皮带轮体的外径,并且限位座为
橡胶材质。
[0011]
优选的,所述从动齿轮和主动齿轮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且主动齿轮的横向中心线与从动转轴的纵向中心线相互垂直。
[001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高效轴承保持架上料机构,
[0013]
(1)橡胶材质的限位座等间距的分布在钢板输送带上,可批量的将保持架本体限位到不同位置的限位座上,利用钢板输送带的移动,带动保持架本体进行批量上料,提高装置使用的便利性;
[0014]
(2)钢板输送带关于转盘的中心线对称设置有2组,利用半齿轮一次控制全齿轮转动半圈,从而控制转盘转动半圈,对2组钢板输送带的位置进行交替,连续性的对保持架本体进行输送,提高装置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5]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剖结构
示意图;
[0016]
图2为本实用新型后视结构示意图;
[0017]
图3为本实用新型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8]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9]
图5为本实用新型半齿轮和全齿轮连接处俯剖结构示意图。
[0020]
图中:1、安装座;2、从动转轴;3、转盘;4、全齿轮;5、主动转轴;6、半齿轮;7、第一电机;8、安装架;9、皮带轮轴;10、皮带轮体;11、钢板输送带;12、限位座;13、保持架本体;14、从动齿轮;15、主动齿轮;16、第二电机;17、转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2]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高效轴承保持架上料机构,包括安装座1、从动转轴2、转盘3、全齿轮4、主动转轴5、半齿轮6、第一电机7、安装架8、皮带轮轴9、皮带轮体10、钢板输送带11、限位座12、保持架本体13、从动齿轮14、主动齿轮15、第二电机16和转杆17,安装座1的内部轴承连接有从动转轴2,且从动转轴2的上端焊接连接有转盘3,全齿轮4键连接在从动转轴2下端的外侧,且全齿轮4的右方啮合连接有半齿轮6,半齿轮6的内部键连接有主动转轴5,第一电机7螺栓固定在安装座1的内部,且第一电机7的输出端连接有主动转轴5,转盘3的上侧焊接连接有安装架8,且安装架8的内侧轴承连接有皮带轮轴9,皮带轮轴9的外侧固定安装有皮带轮体10,且皮带轮体10的外侧贴合设置有钢板输送带11,钢板输送带11的外侧螺栓固定有限位座12,且限位座12的内侧设置有保持架本体13,皮带轮轴9的后端键连接有从动齿轮14,且从动齿轮14的下方啮合连接有主动齿轮15,主动齿轮15键连接在转杆17的外侧,且转杆17的后端与第二电机16的输出端连接。
[0023]
本例中转盘3的最低点高于安装座1的最高点,且安装座1的主剖面为“l”形结构,此设计可保证转盘3转动时不会出现卡死现象,且便于对安装座1进行安装;
[0024]
半齿轮6的外径和全齿轮4的外径相同,且半齿轮6的齿数是全齿轮4齿数的二分之一,此设计可利用半齿轮6一次控制全齿轮4转动半圈,从而控制转盘3转动半圈,对2组钢板输送带11的位置进行交替;
[0025]
钢板输送带11关于转盘3的中心线对称设置,且转盘3与安装座1构成转动机构,此设计可利用钢板输送带11对保持架本体13进行批量上料输送;
[0026]
限位座12的主剖面为弧形结构,且限位座12与钢板输送带11安装处的长度小于皮带轮体10的外径,并且限位座12为橡胶材质,此设计可批量的对保持架本体13进行放置限位,方便对保持架本体13进行上料;
[0027]
从动齿轮14和主动齿轮15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且主动齿轮15的横向中心线与从动转轴2的纵向中心线相互垂直,此设计保证从动齿轮14和主动齿轮15可啮合连接,控制皮带轮轴9进行转动。
[0028]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高效轴承保持架上料机构时,首先,使用者先将图1所示的安装座1使用螺栓固定在工作区域内,此时,便可对整个装置进行使用,将保持架本体13插入到橡胶材质的限位座12内,对保持架本体13进行初步限位,依次将保持架本体13限位到不同位置的限位座12上,接着便可将第一电机7外接
电源,控制第一电机7带动主动转轴5转动,主动转轴5带动外侧键连接的半齿轮6转动,结合图5所示,半齿轮6带动啮合连接的全齿轮4转动半圈,从而控制从动转轴2上方安装的转盘3转动半圈,将转盘3前方的限位座12内的保持架本体13转动至后方上料区,同时图2-3所示的从动齿轮14和主动齿轮15啮合连接,抓取装配机构可对最上方的保持架本体13进行抓取,同时将第二电机16外接电源,第二电机16通过转杆17带动主动齿轮15主动,主动齿轮15带动啮合连接的从动齿轮14转动,从动齿轮14带动内部键连接的皮带轮轴9如图1所示的方向逆时针转动,从而控制钢板输送带11移动,对保持架本体13进行输送,快速批量的对保持架本体13进行上料,同时,工作人员可将其余的保持架本体13放置到位于转盘3前侧的限位座12内,依据上述步骤,控制2组钢板输送带11交换位置,连续性的对保持架本体13进行上料,以上便是整个装置的工作过程,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0029]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果您还有其他的疑问和需求,请点击【立即咨询】或者是添加微信号 【13608176338】
和我们鱼爪商标网客服取得联系,为你排忧解难!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