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01]
本
实用新型属于
电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止电梯轿厢意外移动的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电梯是一种垂直运送行人或货物的运输设备。电梯服务于规定楼层
建筑,垂直升降电梯具有一个轿厢,运行在至少两列垂直的或倾斜角小于15
°
的刚性导轨之间,便于乘客出入或装卸货物,按速度可分低速电梯、快速电梯和高速电梯,习惯上不论其驱动方式如何,将电梯作为建筑物内垂直
交通运输工具的总称。
[0003]
然而现实生活中电梯在使用时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当电梯运行出现故障时电梯会急速下降,而现有的电梯往往没有设置防意外装置,当电梯急速下降时电梯中的人员也会随着电梯的下降而下降,会使电梯中的人员感到恐慌,甚至会危害人们的生命
健康。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电梯轿厢意外移动的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
技术方案:一种防止电梯轿厢意外移动的装置,包括支撑装置、第一夹紧装置和第二夹紧装置,所述支撑装置设置在地面上,所述第二夹紧装置设置在支撑装置的下方,所述第一夹紧装置设置在支撑装置内,所述第一夹紧装置设置在支撑装置的上方。
[0006]
优选的,所述第二夹紧装置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设置在支撑装置内,所述支撑板内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内设置有滑板,所述滑板与滑槽滑动连接,所述滑板的顶部设置有推板,所述支撑板内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靠近滑板的一端设置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与滑板之间设置有转杆,所述转杆的两端分别与滑板和移动板铰接。
[0007]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的底部设置有限位盒,所述连接板的另一端贯穿支撑板与限位盒并延伸至限位盒的下方,所述连接板的底部设置有竖杆,所述支撑装置内设置有第二驱动
电机和第二转动座,所述支撑板设置在第二驱动电机与第二转动座的上方,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水平杆,所述水平杆延伸至第二转动座内,所述水平杆内设置有卡杆,所述卡杆设置在竖杆的正下方,所述竖杆与卡杆套接。
[0008]
优选的,所述第一夹紧装置包括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设置在支撑装置的上方,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设置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延伸至支撑装置内,所述螺纹杆的表面设置有螺纹套,所述螺纹套与螺纹杆螺纹连接,所述螺纹套的表面设置有接触板,所述支撑装置内设置有第一转动座,所述螺纹杆与第一转动座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两端螺纹的旋向相反。
[0009]
优选的,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横板,所述横板设置在地面上,所述横板的底部设置有底板,所述支撑板设置在底板内,所述第二驱动电机与第二转动座均设置在底板内,所述横板内设置有板槽,所述板槽内设置有夹板,所述夹板与板槽滑动连接,所述夹板的底部贯穿
横板并延伸至横板的下方,所述夹板内设置有竖直槽,所述竖直槽内设置有轿厢,所述轿厢与竖直槽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座设置在竖直槽内,所述轿厢的表面设置有加速度
传感器。
[001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第一夹紧装置和第二夹紧装置当电梯轿厢急速下降时,轿厢在第一夹紧装置和第二夹紧装置的共同作用下,对轿厢夹紧使轿厢不会急速下降,使轿厢固定在一个位置,轿厢的位置固定可以使轿厢中的人员不再感到恐慌,同时也避免出现由于轿厢的急速下降而危害人们的生命健康,使电梯咋运行工作时更加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0011]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
示意图;
[0012]
图2为图1中b处的放大图;
[0013]
图3为图1中a-a处的剖视图;
[0014]
图中:1、支撑装置;101、轿厢;102、夹板;103、横板;104、板槽;105、加速度传感器;106、竖直槽;107、底板;2、第一夹紧装置;201、第一驱动电机;202、螺纹杆;203、螺纹套;204、第一转动座;205、接触板;3、第二夹紧装置;301、推板;302、滑板;303、转杆;304、移动板;305、支撑板;306、滑槽;307、连接板;308、限位盒;309、第二驱动电机;3010、水平杆;3011、第二转动座;3012、卡杆;3013、竖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16]
请参阅图1-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止电梯轿厢意外移动的装置,包括支撑装置1、第一夹紧装置2和第二夹紧装置3,支撑装置1设置在地面上,第二夹紧装置3设置在支撑装置1的下方,第一夹紧装置2设置在支撑装置1内,第一夹紧装置2设置在支撑装置1的上方。
[0017]
为了防止轿厢101发生意外移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二夹紧装置3包括支撑板305,支撑板305设置在支撑装置1内,支撑板305内设置有滑槽306,滑槽306内设置有滑板302,滑板302与滑槽306滑动连接,滑板302的顶部设置有推板301,支撑板305内设置有连接板307,连接板307靠近滑板302的一端设置有移动板304,移动板304与滑板302之间设置有转杆303,转杆303的两端分别与滑板302和移动板304铰接,由于移动板304和滑板302之间通过转杆303铰接,当移动板304向上移动时,滑板302在滑槽306中移动,进而使推板301推动夹板102在板槽104中移动,使夹板102将轿厢101夹紧。
[0018]
为了移动板304向上移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支撑板305的底部设置有限位盒308,连接板307的另一端贯穿支撑板305与限位盒308并延伸至限位盒308的下方,连接板307的底部设置有竖杆3013,支撑装置1内设置有第二驱动电机309和第二转动座3011,支撑板305设置在第二驱动电机309与第二转动座3011的上方,第二驱动电机309的输出端设置有水平杆3010,水平杆3010延伸至第二转动座3011内,水平杆3010内设置有卡杆3012,卡杆3012设置在竖杆3013的正下方,竖杆3013与卡杆3012套接,第二驱动电机309工作时带动水
平杆3010转动,水平杆3010转动时带动竖杆3013向上移动,而限位盒308使竖杆3013向上移动时保持竖杆3013保持竖直向上,进而带动连接板307和移动板304向上移动。
[0019]
为了使轿厢101夹紧的更加紧固,需要对轿厢101进行二次夹紧,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一夹紧装置2包括第一驱动电机201,第一驱动电机201设置在支撑装置1的上方,第一驱动电机201的输出轴设置有螺纹杆202,螺纹杆202延伸至支撑装置1内,螺纹杆202的表面设置有螺纹套203,螺纹套203与螺纹杆202螺纹连接,螺纹套203的表面设置有接触板205,支撑装置1内设置有第一转动座204,螺纹杆202与第一转动座204固定连接,螺纹杆202两端螺纹的旋向相反,第一驱动电机201工作时带动螺纹杆202转动,通过螺纹杆202的转动带动螺纹套203在螺纹杆202的表面移动,使螺纹套203表面的接触板205接触并挤压轿厢101。
[0020]
为了使第一驱动电机201和第二驱动电机309开始工作,对轿厢101夹紧使轿厢101的位置固定,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支撑装置1包括横板103,横板103设置在地面上,横板103的底部设置有底板107,支撑板305设置在底板107内,第二驱动电机309与第二转动座3011均设置在底板107内,横板103内设置有板槽104,板槽104内设置有夹板102,夹板102与板槽104滑动连接,夹板102的底部贯穿横板103并延伸至横板103的下方,夹板102内设置有竖直槽106,竖直槽106内设置有轿厢101,轿厢101与竖直槽106滑动连接,第一转动座204设置在竖直槽106内,轿厢101的表面设置有加速度传感器105,加速度传感器105可以检测出轿厢101是否发生意外移动,检测出意外移动时工作人员可以打开第一驱动电机201和第二驱动电机309的开关,对轿厢101进行两次夹紧,夹板102可以在板槽104中滑动,并挤压轿厢101使轿厢101的位置保持不变,避免轿厢101出现意外移动。
[0021]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实用新型安装好过后,首先检查本实用新型的安装固定以及安全防护,然后就可以使用了,使用时,当轿厢101急速下降时加速度传感器105发出报警声,此时打开第一驱动电机201和第二驱动电机309的开关,使第二驱动电机309开始工作,第二驱动电机309带动水平杆3010转动,当水平杆3010转动时带动竖杆3013和连接板307向上移动,进而带动移动板304向上移动,由于转杆303分别与滑板302和移动板304铰接,当移动板304向上移动时带动滑板302在滑槽306中滑动,进而使推板301推动夹板102在板槽104中移动,使夹板102将轿厢101夹紧,而当第一驱动电机201工作时,带动螺纹杆202转动,由于螺纹杆202与螺纹套203螺纹连接,可以使螺纹套203在螺纹杆202表面移动,使接触板205接触并挤压轿厢101,使轿厢101在竖直槽106中不会向下滑动,使轿厢101的位置固定,然后对电梯进行维修,完成电梯轿厢101的防意外移动。
[0022]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如果您还有其他的疑问和需求,请点击【立即咨询】或者是添加微信号 【13608176338】
和我们鱼爪商标网客服取得联系,为你排忧解难!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