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01]
本
实用新型涉及包装、
收纳技术
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用作鞋盒、快递盒、周转盒、
包装盒、收纳盒等的盒子。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的包装收纳盒,例如快递盒、鞋盒等,都是在
印刷厂印制好,用啤机啤出合适的形状后,然后通过粘贴等工序,做成立体的盒子,再运输至包装车间将物品置于盒子内部完成包装。这种预先制成立体状态的盒子,在存放、运输等环节会存在占据空间大的问题,且现有的包装盒通常只有一种闭合方式,闭合方式单一。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特别创新地提出了一种盒子,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包装收纳盒等盒子预先制成立体状态的盒子,在存放、运输等环节会存在占据空间大,且通常只有一种闭合方式,闭合方式单一的问题。
[0004]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盒子,包括上端开口的矩形盒体和与所述盒体的开口匹配的盒盖;
[0005]
所述盒体包括底板、前侧板、后侧板、左侧板和右侧板,所述底板的前端通过可折叠连接部与所述前侧板的下端连接,所述前侧板的右端通过可折叠连接部与所述右侧板的前端连接,所述底板的后端通过可折叠连接部与所述后侧板的下端连接,所述后侧板的左端通过可折叠连接部与所述左侧板的后端连接;
[0006]
所述盒盖包括第一上盖板、第二上盖板、第三上盖板和第四上盖板,所述第一上盖板、第二上盖板、第三上盖板和第四上盖板相同且呈直角三角形,所述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与所述底板的长、宽相对应,所述第一上盖板的一条直角边通过可折叠连接部与所述左侧板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二上盖板的一条直角边通过可折叠连接部与所述后侧板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三上盖板的一条直角边通过可折叠连接部与所述右侧板的上端连接,所述第四上盖板的一条直角边通过可折叠连接部与所述前侧板的上端连接。
[0007]
优选地,所述盒体和盒盖一体成型设置。
[0008]
优选地,所述盒体还包括第一搭接板和第二搭接板,所述第一搭接板的左端通过可折叠连接部与所述左侧板的下端连接,所述第二搭接板的右端通过可折叠连接部与所述右侧板的下端连接。
[0009]
优选地,所述第一搭接板和第二搭接板相同且呈直角三角形或矩形。
[0010]
优选地,所述第一搭接板和第二搭接板相互拼接后与所述底板的面积相同。
[0011]
优选地,所述盒体还包括第三搭接板和第四搭接板,所述第三搭接板的前端通过可折叠连接部与所述前侧板的左端连接,所述第四搭接板的后端通过可折叠连接部与所述后侧板的右端连接。
[0012]
优选地,所述盒体还包括第三搭接板和第四搭接板,所述第三搭接板的前端外壁
粘设在所述前侧板的左端内壁上,所述第三搭接板上对应所述前侧板的左端端部的位置设有可折叠连接部,所述第四搭接板的后端外壁粘设在所述后侧板的右端内壁上,所述第四搭接板上对应所述后侧板的右端端部的位置设有可折叠连接部。
[0013]
优选地,所述第三搭接板和第四搭接板均呈矩形设置,且所述第三搭接板和第四搭接板的高度与所述前侧板的高度相同。
[0014]
优选地,所述第一上盖板、第二上盖板、第三上盖板和第四上盖板的上表面均设有相同或不同的色块和/或图案。
[0015]
由于采用了上述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6]
本实用新型能够通过可折叠方式折叠成盒,盒子在不使用的状态下可以铺平,有效减少存放和运输过程中占用的空间,盒盖由四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状的上盖板折叠组合而成,使得盒子拥有了多种闭合方式,有效提升使用者的探索体验感,且盒子从铺平状态到折叠成盒状态是平面变成立体的过程,亦是二维向三维的转化,维度的改变让盒子拥有了趣味性。
[0017]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8]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19]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盒子展开铺平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2是图1中的盒子折叠后盒盖未闭合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21]
图3是图1中的a-a剖视图;
[0022]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盒子展开铺平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5是图4中的盒子折叠后盒盖未闭合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24]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盒子的盒盖闭合方式示意图;
[0025]
图7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盒子的盒盖闭合方式示意图;
[0026]
图8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又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盒子的盒盖闭合方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28]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
实用新型的限制。
[0029]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
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0030]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盒子,如图1-8所示,该盒子包括上端开口的矩形盒体1和与盒体1的开口匹配的盒盖2;
[0031]
盒体1包括底板11、前侧板12、后侧板13、左侧板14和右侧板15,底板11的前端通过可折叠连接部100与前侧板12的下端连接,前侧板12的右端通过可折叠连接部100与右侧板15的前端连接,底板11的后端通过可折叠连接部100与后侧板13的下端连接,后侧板13的左端通过可折叠连接部100与左侧板14的后端连接;
[0032]
盒盖2包括第一上盖板21、第二上盖板22、第三上盖板23和第四上盖板24,第一上盖板21、第二上盖板22、第三上盖板23和第四上盖板24相同且呈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与底板11的长、宽相对应,第一上盖板21的一条直角边通过可折叠连接部100与左侧板14的上端连接,第二上盖板22的一条直角边通过可折叠连接部100与后侧板13的上端连接,第三上盖板23的一条直角边通过可折叠连接部100与右侧板15的上端连接,第四上盖板24的一条直角边通过可折叠连接部100与前侧板12的上端连接。
[0033]
由于底板11、前侧板12、后侧板13、左侧板14、右侧板15以及四个上盖板组成相互之间通过可折叠连接部100连接为一个整体,因此在盒子展开和成盒的过程中会相互联动,拆装更加方便快捷。
[0034]
在不使用盒子时,将盒子展开铺平,如图1、图4所示,这样使得盒子整体为
平板状,便于盒子的存放和运输,有效减少存放和运输过程中占用的空间。
[0035]
要使用盒子是时,首先将底板11、前侧板12、后侧板13、左侧板14、右侧板15通过可折叠连接部100的弯折围成如图2、图5所示的上端开口的矩形盒体1,然后再将物品置于盒体1内,接着可以将四个上盖板朝向盒体1的开出处折叠,将盒体1的开口盖合。四个上盖板按照不同的折叠顺序盖合后,形成了不同的闭合方式,因此会得到如图6-8所示的不同的闭合状态。图6所示的闭合状态为先折叠第二上盖板22和第四上盖板24,然后折叠第一上盖板21和第三上盖板23,使得第一上盖板21和第三上盖板23叠合在第二上盖板22和第四上盖板24的上表面;图7所示的闭合状态为先折叠第一上盖板21和第三上盖板23,然后折叠第二上盖板22和第四上盖板24,使得第二上盖板22和第四上盖板24叠合在第一上盖板21和第三上盖板23的上表面;图8所示的闭合状态为依次折叠第一上盖板21、第二上盖板22、第三上盖板23和第四上盖板24,在折叠最后一个上盖板时,将最后一个上盖板的自由端塞进第一和第三折叠的两个上盖板之间的缝隙内。
[0036]
本实用新型能够通过可折叠方式折叠成盒,盒子在不使用的状态下可以铺平,有效减少存放和运输过程中占用的空间,盒盖2由四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状的上盖板折叠组合而成,使得盒子拥有了多种闭合方式,有效提升使用者的探索体验感,且盒子从铺平状态到折叠成盒状态是平面变成立体的过程,亦是二维向三维的转化,维度的改变让盒子拥有了趣味性。
[0037]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如图1、图4所示,盒体1和盒盖2一体成型设
置。盒体1和盒盖2可以采用硬纸板或pp
塑料板一体成型设置,再在纸板或pp
塑料板上形成压痕从而形成各个可折叠连接部100。将盒体1和盒盖2一体成型设置不仅能有效减少制作盒子的工序,也能增加盒子的整体强度。
[0038]
当然,盒体1和盒盖2也可以是通过柔性材料制成的多个可折叠连接部100将底板11、前侧板12、后侧板13、左侧板14、右侧板15、第一上盖板21、第二上盖板22、第三上盖板23和第四上盖板24连接而成,上述柔性材料具体可以是布、薄膜或纸张等,底板11、前侧板12、后侧板13、左侧板14、右侧板15、第一上盖板21、第二上盖板22、第三上盖板23和第四上盖板24具体可以采用硬纸板或pp塑料板等裁切而成。
[0039]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如图1-5所示,盒体1还包括第一搭接板16和第二搭接板17,第一搭接板16的左端通过可折叠连接部100与左侧板14的下端连接,第二搭接板17的右端通过可折叠连接部100与右侧板15的下端连接。如图2、图5所示,盒子折叠成盒后,第一搭接板16和第二搭接板17搭接在底板11的顶面,从而有效增强盒子成盒后的整体的稳定性和强度,使得盒子不易散开。
[004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第一搭接板16和第二搭接板17相同且呈直角三角形或矩形。如图1、图2所示,第一搭接板16和第二搭接板17相同且呈直角三角形;如图4、图5所示,第一搭接板16和第二搭接板17相同且呈矩形。进一步,第一搭接板16和第二搭接板17相互拼接后与底板11的面积相同。这样使得在盒子折叠成盒后,第一搭接板16和第二搭接板17的自由端相互抵接,在底板11上形成又一个与底板11尺寸相同的底面,使得盒体1的底部形成双层结构,进一步增强盒子成盒后的整体的稳定性和强度。
[0041]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如图1-5所示,盒体1还包括第三搭接板18和第四搭接板19,在盒子折叠成盒后,第三搭接板18、第四搭接板19的外壁分别对应与左侧板14、右侧板15的内壁贴合搭接。具体地,如图4-5所示,第三搭接板18的前端通过可折叠连接部100与前侧板12的左端连接,第四搭接板19的后端通过可折叠连接部100与后侧板13的右端连接,这样使得第三搭接板18、第四搭接板19和盒体1可以一体成型设置,增强盒子稳定性和强度,进一步使得盒子成盒后不易散开;当然,第三搭接板18、第四搭接板19和盒体1也可以分体设置,如图1-3所示,第三搭接板18的前端外壁粘设在前侧板12的左端内壁上,第三搭接板18上对应前侧板12的左端端部的位置设有可折叠连接部100,第四搭接板19的后端外壁粘设在后侧板13的右端内壁上,第四搭接板19上对应后侧板13的右端端部的位置设有可折叠连接部100。
[0042]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优选地,如图1-5所示,第三搭接板18和第四搭接板19均呈矩形设置,且第三搭接板18和第四搭接板19的高度与前侧板12的高度相同。这样使得第三搭接板18和第四搭接板19不仅起到搭接的作用,其上端的端面还能对折叠成盒后的盒体1开口上的各上盖板进行支撑,进一步提高盒体1折叠成盒后的稳定性与强度,保证各上盖板折叠后形成的盒盖2保持成一个水平平面状态。
[0043]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第一上盖板21、第二上盖板22、第三上盖板23和第四上盖板24的上表面均设有相同或不同的色块和/或图案。通过盒子的盒盖2的不同的闭合方式结合色块和/或图案,有效增强盒子闭合过程的趣味性。
[0044]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为了进一步提高盒子成盒后的稳定性和牢固性,在第一搭接板16、第二搭接板17、第三搭接板18、第四搭接板19、底板11、左侧板
14、右侧板15、第一上盖板21、第二上盖板22、第三上盖板23和第四上盖板24上均设有磁性搭扣,成盒后各个相互叠合的面板通过相互吸引的磁性搭扣的磁吸力吸合固定,避免盒子散开。
[0045]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0046]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如果您还有其他的疑问和需求,请点击【立即咨询】或者是添加微信号 【13608176338】
和我们鱼爪商标网客服取得联系,为你排忧解难!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