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01]
本
实用新型涉及模具设计技术
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特殊行位的双向脱模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对于一类注塑成型的产品来说,因其需要使用需求而设计成具有两个方向的倒扣的结构,从而能够满足产品的装配需求,相应地,在该类产品的模具设计过程中,则需要设计两个不同
运动方向的行位才能实现产品的脱模动作,进而完成模具的
机械动作。目前,现有市面上针对此类产品的模具设计结构复杂,实际运行效果不佳,使用体验差。
[0003]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而研发。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特殊行位的双向脱模结构。
[0005]
本实用新型的
技术方案如下:
[0006]
一种具有特殊行位的双向脱模结构,包括:第一行位、与第一行位固定连接且用于带动第一行位运动的驱动装置、置于第一行位上且可移动的第一铲基、置于第一铲基上的斜导柱、置于第一行位内且由斜导柱带动可移动的第二行位、与第二行位固定连接的行位镶件和第二铲基,以及置于第二铲基上且由第二铲基带动可移动的第三行位。
[0007]
优选地,所述第一行位可移动置于两块第一
定位板上,且所述第一行位通过所述第一定位板实现定位。
[0008]
优选地,所述驱动装置由油缸、与油缸固定连接的固定板、与固定板固定连接的垫板及连接块所构成;所述油缸的输出端穿出所述固定板并与所述连接块相连接;所述第一行位上设置有t型槽,所述连接块上设置有匹配所述t型槽使用的连接头,所述连接块与所述第一行位通过连接头及t型槽实现固定连接。
[0009]
优选地,所述油缸的输出端上设置有牙孔,所述连接块上设置有螺牙,所述连接块与所述油缸通过螺牙及牙孔实现固定连接。
[0010]
优选地,所述固定板朝向第一行位的一侧上设置有诘制开关,所述诘制开关与所述油缸电连接,用于控制油缸的工作。
[0011]
优选地,所述第一行位内设置有两块第二定位板,所述第二行位可移动置于两块所述第二定位板上;每块所述第二定位板上设置有安全制槽,每个所述安全制槽内设置有行位安全制,对应的,所述第二行位上设置有限位槽。
[0012]
优选地,所述行位安全制由安全制、弹簧及安全制压板所构成;所述安全制压板置于所述安全制槽内;所述安全制于所述第二行位和安全制压板之间置于所述安全制槽内,且所述安全制通过所述弹簧与所述安全制压板实现固定连接,通过所述弹簧于所述安全制与所述安全制压板之间提供一个弹力。
[0013]
优选地,所述第二行位通过镶件压板分别与所述行位镶件和第二铲基实现固定连接。
[0014]
优选地,所述第一行位内还设有铲基压板,且所述第二铲基通过所述铲基压板实现定位。
[0015]
优选地,所述第二铲基设置有斜导面,所述斜导面上设置有燕尾滑块,对应的,所述第三行位上设置有与所述燕尾滑块相配合的燕尾槽,所述第二铲基与所述第三行位通过燕尾滑块及燕尾槽相连接。
[0016]
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7]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能可靠的实现双向脱模,结构精巧,简化了模具的结构,有效降低模具的设计及生产成本,实际运行效果好,提高了产品的生产质量,使用体验好。
附图说明
[0018]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爆炸图;
[0020]
图2为本实用新型未开模时的结构剖视图;
[0021]
图3为图2中a处放大图;
[0022]
图4为图2中b处放大图;
[0023]
图5为本实用新型开模10mm时的结构剖视图;
[0024]
图6为图5中c处放大图;
[0025]
图7为图5中d处放大图;
[0026]
图8为本实用新型开模50mm时的结构剖视图;
[0027]
图9为图8中e处放大图;
[0028]
图10为图8中f处放大图;
[0029]
图11为本实用新型a板与b板完全开模时的结构剖视图;
[0030]
图12为图11中g处放大图;
[0031]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完全开模时的结构剖视图;
[0032]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行位处于限位状态时的结构剖视图;
[0033]
图15为图14中h处放大图。
[0034]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35]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0036]
参照图1至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特殊行位的双向脱模结构,包括:第一行位1、与第一行位1固定连接且用于带动第一行位1运动的驱动装置、置于第一行位1上且可移动的第一铲基2、置于第一铲基2上的斜导柱3、置于第一行位1内且由斜导柱3带动可移动的第二行位4、与第二行位4固定连接的行位镶件5和第二铲基6,以及置于第二铲基6
上且由第二铲基6带动可移动的第三行位7。
[0037]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行位1可移动置于两块第一定位板8上,且所述第一行位1通过所述第一定位板8实现定位。
[0038]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由油缸9、与油缸9固定连接的固定板10、与固定板10固定连接的垫板11及连接块12所构成;所述油缸9的输出端穿出所述固定板10并与所述连接块12相连接;所述第一行位1上设置有t型槽,所述连接块12上设置有匹配所述t型槽使用的连接头,所述连接块12与所述第一行位1通过连接头及t型槽实现固定连接;
[0039]
进一步的,所述油缸9的输出端上设置有牙孔,所述连接块12上设置有螺牙,所述连接块12与所述油缸9通过螺牙及牙孔实现固定连接;
[0040]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板10朝向第一行位1的一侧上设置有诘制开关,所述诘制开关与所述油缸9电连接,用于控制油缸9的工作;
[0041]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垫板11让出一个供第一行位1运动的运动空间,且通过垫板11将油缸9及固定板10连接至模胚。
[0042]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行位1内设置有两块第二定位板13,所述第二行位4可移动置于两块所述第二定位板13上;每块所述第二定位板13上设置有安全制槽,每个所述安全制槽内设置有行位安全制,对应的,所述第二行位4上设置有限位槽14,当第二行位4运动到与行位安全制抵接时,第二行位4受行位安全制及限位槽14的作用而停止运动,从而实现对第二行位4的定位;
[0043]
进一步的,所述行位安全制由安全制15、弹簧16及安全制压板17所构成;所述安全制压板17置于所述安全制槽内;所述安全制15于所述第二行位4和安全制压板17之间置于所述安全制槽内,且所述安全制15通过所述弹簧16与所述安全制压板17实现固定连接,通过所述弹簧16于所述安全制15与所述安全制压板17之间提供一个弹力。
[0044]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行位4通过镶件压板18分别与所述行位镶件5和第二铲基6实现固定连接;
[0045]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行位1内还设有铲基压板19,且所述第二铲基6通过所述铲基压板19实现定位;
[0046]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铲基6设置有斜导面,所述斜导面上设置有燕尾滑块,对应的,所述第三行位7上设置有与所述燕尾滑块相配合的燕尾槽,所述第二铲基6与所述第三行位7通过燕尾滑块及燕尾槽相连接。
[0047]
本实用新型工作工作过程及原理如下:当产品20在模具内注塑
完成时,在模具的开模机构作用下,a板与b板之间开模10mm,第一铲基2受a板作用而向上运动10mm,斜导柱3在第一铲基2带动下作用于第二行位4,带动第二行位4向右运动3mm,由于行位镶件5和第二铲基6固定于第二行位4上,行位镶件5和第二铲基6在第二行位4带动下运动,与第二铲基6配合连接的第三行位7同步做脱模运动,使得第三行位7与产品20的倒扣开模1.3mm,此时,第三行位7与行位镶件5均未完全脱模。
[0048]
当a板与b板之间开模50mm时,第一铲基2受a板作用而同步运动50mm,斜导柱3在第一铲基2带动下作用于第二行位4,带动第二行位4向右运动18mm,由于行位镶件5和第二铲基6固定于第二行位4上,行位镶件5和第二铲基6在第二行位4带动下运动,与第二铲基6配合连接的第三行位7同步做脱模运动,使得第三行位7与产品20的倒扣开模6.8mm,此时,第
三行位7完全脱模。
[0049]
当a板与b板之间完全开模时,第一铲基2受a板作用而与第二行位4分离,使得第二行位4运动到与行位安全制抵接,第二行位4受行位安全制及限位槽14的作用而停止运动,而行位镶件5还未完全脱离产品20;此时,启动油缸9,第一行位1受油缸9作用而向右运动,带动第二行位4继续向右运动,从而行位镶件5随第二行位4运动而做同向运动;当第一行位1向右运动至触碰到固定于固定板10上的诘制开关时,诘制开关给予油缸9一个信号,油缸9停止工作,此时,行位镶件5完全脱离产品20,从而完成对产品20两个方向的倒扣的脱模工作,实现双向脱模。
[0050]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果您还有其他的疑问和需求,请点击【立即咨询】或者是添加微信号 【13608176338】
和我们鱼爪商标网客服取得联系,为你排忧解难!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