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01]
本
实用新型涉及风电叶片腹板技术
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风电叶片腹板粘接一体工装的
定位板机构。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可再生
能源各行业的发展,风力发电产业内、外部在十三五期间持续处于高位竞争态势,叶片上游客户同比
十二五期间拥有更大选择权,其需求转变为倾向优质低价产品,而“优质”尤为重要,主梁与腹板粘接组件是叶片核心结构区域,而为了使得在进行腹板的粘接固定时,粘接的位置准确,通常需要采用粘接一体工装来进行浮板的定位粘接。
[0003]
目前在进行风电叶片腹板的粘接时,通常需要采用粘接一体工装来进行腹板的定位粘接,但是在粘接过程中,所需要的腹板大小不一,从而使得在进行该腹板的定位粘接时,定位槽无法很好的匹配腹板,导致腹板松动,无法很好的实现定位粘接。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风电叶片腹板粘接一体工装的定位板机构,解决了在进行风电叶片腹板的粘接时,通常需要采用粘接一体工装来进行腹板的定位粘接,但是在粘接过程中,所需要的腹板大小不一,从而使得在进行该腹板的定位粘接时,定位槽无法很好的匹配腹板,导致腹板松动,无法很好的实现定位粘接的问题,达到对定位槽大小的调整,来满足不同大小腹板的定位粘接的效果。
[0006]
(二)
技术方案[0007]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风电叶片腹板粘接一体工装的定位板机构,包括承接板、宽度调节装置和固定装置,所述承接板上端前后两侧均焊接固定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上端左右两侧均插接固定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后端通过转动杆与支撑块转动连接,并且定位板内部中端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板前端焊接固定有把手,所述宽度调节装置设置于定位板上端内部,所述固定装置设置于支撑块内部下端,所述宽度调节装置由转动手柄、螺杆、连接环、第一调节板、第二调节板、限位块和滑动槽组成,所述转动手柄上端与支撑块插接固定,并且转动手柄上端与螺杆焊接固定,所述螺杆上端与支撑块插接固定,并且螺杆上端中部转动连接有连接环,所述第一调节板与螺杆下端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调节板与螺杆上端螺纹连接,所述限位块分别焊接固定于第一调节板与第二调节板左右两侧前后两端,并且限位块与滑动槽插接固定,所述滑动槽开设于定位板内部,并且滑动槽均与第一调节板与第二调节板左右两侧插接固定。
[0008]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装置由固定板、防滑层、插接杆、弹簧槽和压簧组成,所述固定板中部黏贴固定有防滑层,并且固定板上端左右两侧均与插接杆插接固定,所述插接杆上端与弹簧槽插接固定,并且弹簧槽内部设置有压簧,所述压簧上端与弹簧槽相贴合。
[0009]
进一步的,所述转动手柄外表面设置有
橡胶软层,并且转动手柄橡胶软层处开设
有防滑纹路。
[0010]
进一步的,所述螺杆上下两端所开设的外螺纹方向相反,并且螺杆上下两端开设的外螺纹与第一调节板与第二调节板内部中端开设的内螺纹螺纹连接。
[0011]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调节板与第二调节板上下相对设置,并且第一调节板与第二调节板整体厚度相一致均为5cm。
[0012]
进一步的,所述滑动槽内部上下两端均开设有凹槽,并且限位块凹槽与限位块插接接缝处距离为0.5mm。
[0013]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板、防滑层、插接杆、弹簧槽与压簧均沿承接板上端上下相对称设置,并且固定板下端呈三角体状。
[0014]
进一步的,所述压簧与插接杆相贴合,并且压簧最大弹力为6.5cm。
[0015]
进一步的,所述螺杆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
[0016]
进一步的,所述压簧采用琴钢丝材质制成。
[0017]
(三)有益效果
[0018]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9]
优点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风电叶片腹板粘接一体工装的定位板机构,通过在定位板上端内部设置了宽度调节装置,首先要进行定位槽距离的调整时,使用者通过转动手柄来将螺杆带动转动,然后随着螺杆的转动,就可实现第一调节板与第二调节板的移动,来达到定位槽距离的调整,从而达到了对定位槽大小的调整,来满足不同大小腹板的定位粘接的优点。
[0020]
优点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风电叶片腹板粘接一体工装的定位板机构,通过在支撑块内部下端设置了固定装置,首先当风电叶片放置到支撑块内部时,将固定块推动,来使弹簧槽内部的压簧被挤压,当风电叶片放置完成后,就可在压簧反弹下加大固定块的固定效果,从而达到对风电叶片壳体放置时的稳定,防止移动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21]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22]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
示意图;
[0023]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宽度调节装置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4]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宽度调节装置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5]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宽度调节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6]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装置俯视剖面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7]
图中:承接板-1、支撑块-2、定位板-3、定位槽-4、转动杆-5、把手
ꢀ-
6、宽度调节装置-7、转动手柄-71、螺杆-72、连接环-73、第一调节板-74、第二调节板-75、限位块-76、滑动槽-77、固定装置-8、固定板-81、防滑层-82、插接杆-83、弹簧槽-84、压簧-85。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和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风电叶片腹板粘接一体工装的定位板机构:包括承接板1、宽度调节装置7和固定装置8,承接板1上端前后两侧均焊接固
定有支撑块2,支撑块2上端左右两侧均插接固定有定位板3,定位板3后端通过转动杆5与支撑块2转动连接,并且定位板3内部中端开设有定位槽4,定位板3前端焊接固定有把手6,宽度调节装置7设置于定位板3上端内部,固定装置8设置于支撑块2内部下端,宽度调节装置7由转动手柄71、螺杆72、连接环73、第一调节板 74、第二调节板75、限位块76和滑动槽77组成,转动手柄71上端与支撑块2插接固定,并且转动手柄71上端与螺杆72焊接固定,螺杆72上端与支撑块2插接固定,并且螺杆72上端中部转动连接有连接环73,第一调节板74与螺杆72下端螺纹连接,第二调节板75与螺杆72上端螺纹连接,并且有利于通过螺纹传动来实现第一调节板74与第二调节板75的相对移动,限位块76分别焊接固定于第一调节板74与第二调节板75左右两侧前后两端,并且限位块76与滑动槽77插接固定,并且有利于第一调节板74 与第二调节板75的限位滑动,滑动槽77开设于定位板3内部,并且滑动槽77均与第一调节板74与第二调节板75左右两侧插接固定,并且有利于加强第一调节板74与第二调节板75滑动的稳定性。
[0029]
其中,所述固定装置8由固定板81、防滑层82、插接杆83、弹簧槽 84和压簧85组成,所述固定板81中部黏贴固定有防滑层82,并且固定板 81上端左右两侧均与插接杆83插接固定,所述插接杆83上端与弹簧槽84 插接固定,并且弹簧槽84内部设置有压簧85,所述压簧85上端与弹簧槽 84相贴合。
[0030]
其中,所述转动手柄71外表面设置有橡胶软层,并且转动手柄71橡胶软层处开设有防滑纹路,使得使用者转动时不易脱手。
[0031]
其中,所述螺杆72上下两端所开设的外螺纹方向相反,并且螺杆72 上下两端开设的外螺纹与第一调节板74与第二调节板75内部中端开设的内螺纹螺纹连接,使得有利于进行螺纹传动来实现第一调节板74与第二调节板75的相对移动。
[0032]
其中,所述第一调节板74与第二调节板75上下相对设置,并且第一调节板74与第二调节板75整体厚度相一致均为5cm,使得可相对移动来进行定位槽4宽度的调整。
[0033]
其中,所述滑动槽77内部上下两端均开设有凹槽,并且限位块76凹槽与限位块76插接接缝处距离为0.5mm,使得在进行第一调节板74与第二调节板75滑动时流畅稳定。
[0034]
其中,所述固定板81、防滑层82、插接杆83、弹簧槽84与压簧85均沿承接板1上端上下相对称设置,并且固定板81下端呈三角体状,使得有利于更好的对风电叶片壳体进行固定。
[0035]
其中,所述压簧85与插接杆83相贴合,并且压簧85最大弹力为
[0036]
6.5cm,使得有利于加大固定板81对风电叶片壳体的固定,防止壳体移动。
[0037]
其中,所述螺杆72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
[0038]
其中,所述压簧85采用琴钢丝材质制成。
[0039]
本
专利所述的螺杆72:外表面切有螺旋槽的圆柱或者切有锥面螺旋槽的圆锥,螺杆具有不同的头,还有其他,例如大扁螺杆、内六角螺丝等等;所述压簧85:是承受向压力的螺旋弹簧,它所用的材料截面多为圆形,也有用矩形和多股钢萦卷制的,弹簧一般为等节距的,压缩弹簧的形状有:圆柱形、圆锥形、中凸形和中凹形以及少量的非圆形等,压缩弹簧的圈与圈之间有一定的间隙,当受到外载荷时弹簧收缩变形,储存形变能。
[0040]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风电叶片腹板粘接一体工装的定位板机构,其工作工作原理如下;
[0041]
第一,首先使用者将插接固定的定位板3通过把手6拉起,来将支撑块2上端内部打开,然后使用者就可将风电叶片壳体放置到支撑块2内部,接着在通过把手6重新实现定位板3与支撑块2的重新插接固定,然后就可通过定位板3内部中端开设的定位槽4,来将腹板插入,来使腹板下端与风电叶片壳体内部接触,然后就可达到对腹板粘接位置的定位;
[0042]
第二,在进行风电叶片腹板的粘接时,通常需要采用粘接一体工装来进行腹板的定位粘接,但是在粘接过程中,所需要的腹板大小不一,从而使得在进行该腹板的定位粘接时,定位槽4无法很好的匹配腹板,导致腹板松动,无法很好的实现定位粘接;
[0043]
第三,因此,通过在定位板3上端内部设置了宽度调节装置7,首先当要进行定位槽4距离的调整时,使用者通过转动转动手柄71,来把与转动手柄71连接的螺杆72带动转动,然后随着螺杆72的转动,就可带动螺杆 72上下两端设置的第一调节板74与第二调节板75移动,然后因为螺杆72 上下两端所开设的外螺纹方向相反,因此就可实现第一调节板74与第二调节板75呈相对移动,然后为了加强第一调节板74与第二调节板75滑动的稳定性,还分别通过在第一调节板74与第二调节板75右两侧设置了限位板76,来与滑动槽77进行稳定滑动活动,然后当调整到合适的距离后,就可停止转动手柄71来实现第一调节板74与第二调节板75移动的停止,然后就可实现定位槽4距离的调整,从而达到了对定位槽4大小的调整,来满足不同大小腹板的定位粘接的优点;
[0044]
第四,为了使得风电叶片壳体放置时的稳定,防止风电叶片壳体移动导致定位槽4的定位效果降低,因此,还通过在支撑块2内部下端设置了固定装置8,首先在风电叶片壳体放置到支撑块2内部时,将支撑块2内部下端的固定板81推动,在固定板81移动的过程中,使得插接杆83插入到弹簧槽84内部,来把弹簧槽84内部的压簧85挤压,当完成风电叶片壳体的放置时,压簧85会发生一定的反弹,来将插接杆83推动,来加大固定板81与风电叶片壳体的接触力,并且为了防止风电叶片壳体发生滑动,还通过在固定板81中部设置了防滑层82,来实现防滑效果,从而就可达到对风电叶片壳体放置时的稳定,防止移动的优点。
[0045]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并且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
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 在此不再详述。
[0046]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0047]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如果您还有其他的疑问和需求,请点击【立即咨询】或者是添加微信号 【13608176338】
和我们鱼爪商标网客服取得联系,为你排忧解难!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